本书源于我的博士论文,后有幸申请到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在顺利通过验收鉴定后,再修改完善而成。
在南京大学求学的三年是一段难以忘怀的岁月和受益匪浅的时光。南京大学是一片富有深厚文化积淀、传承文明和播撒希望的沃土,有机会到这所一流学府深造是我孜孜以求的愿望。感谢南京大学的许多位博学、睿智的老师:洪银兴教授、刘志彪教授、范从来教授、沈坤荣教授、张二震教授、梁东黎教授、刘东教授、郑江淮教授等等,不一而足,他们给我的不只是知识,而且是对治学的深刻反省与教益。特别感谢我的导师高波教授,他开阔的视野、扎实的功底、严谨的治学之风、对工作强烈的责任心常使我深深感动。高老师的谆谆教导和悉心点拨让我受益终身。
开展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研究的两年,是一段艰辛磨难的经历和锤炼淬火的实践。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对于我不只意味着一次新的学习机会,更意味着对我以往知识结构、能力素质的全面挑战,帮助我对经济学有了新的认识和感悟。尽管有博士论文的基础和前期研究的积淀,但u201c书到用时方恨少u201d,对框架体系的构建、主要观点的凝炼等仍显捉襟见肘。令我欣慰的是,研究成果入选国家社科基金《成果要报》,有关政策建议已得到国务院有关领导的肯定性签批,并被相关文件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