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时期,中国和柬埔寨、缅甸、印尼的交往非常密切。成书于1225年(宝庆元年)赵汝适的《诸蕃志》,对于来中国贸易的东南亚国家和地区有相当详细的记载,在这本书中所提到的新拖(在爪哇西部)、苏吉丹(在中爪哇)、三佛齐等,都在今印尼境内。中国输出的商品,主要是丝织品、茶叶、瓷器、铁器和农具等。对方主要输出的商品是沉檀香、茴香、犀角、象牙、珍珠、水晶等。
此外,两宋时期,中国和亚洲南部的印度等国,也都有密切的经济和文化交流。
两宋时期,中国和西亚地区的关系有进一步的发展。
当时中国贩运到阿拉伯地区的货物,主要有丝织品、瓷器、纸和麝香。中国的广州、泉州、扬州,则是阿拉伯商人频繁往来的地方,他们通常贩运香料、药材、犀角、珠宝到中国,再收购丝绸、瓷器等商品。当时在广州、泉州城内,还居住着许多阿拉伯富商。阿拉伯人把阿拉伯文化,如天文、历法、医学等介绍到中国,又把中国文化传播到西方。
中国的造纸术、炼丹术、火药、指南针等,就是由他们先后传播到非洲和欧洲,对西方文化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在东非海岸的摩加迪沙、布腊伐、桑给巴尔、马菲亚岛、基尔瓦群岛等地,都不断发现唐代和宋代的钱币;在格迪、奔巴岛、桑给巴尔、坦噶尼喀和基尔瓦群岛,也曾不断发现宋代的瓷器和瓷器的碎片。这些都是中国和非洲海上交通的历史见证。
由于和非洲接触的增多,中国对非洲有了较多的认识。南宋周去非《岭外代答》和赵汝适《诸蕃志》两书,对于非洲几个国家的记载都有较丰富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