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超保护贸易政策
超保护贸易政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盛行。在此期间,国际经济制度发生了巨大变化,垄断代替了自由竞争。特别是1929~1933年发生了历史上最严重的经济危机之后,世界经济出现了30%的负增长,各主要工业国家的失业率都在20%左右。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国家纷纷采取了超保护贸易政策。
20世纪初,英国在世界市场上的地位急剧恶化,英国商品纷纷被其他国家的商品所替代,英国国内市场也被外来商品抢占。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英国在1929年彻底放弃了自由贸易政策,转而采取超保护贸易政策。
193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u201c斯穆特、霍利关税法案u201d,1931年平均关税率高达53.2%,1932年又提高到59%,达到美国历史的最高水平。由于美国大量提高工业制成品的关税,1932年,有6个国家首先采取相应的报复手段,将本国进口关税大大提高。
这一时期国际贸易额急剧下降,美国1932年进口额仅为1929年的31%。世界贸易额1928年为601亿美元,而到1938年降到了246亿美元。
(一)超保护贸易政策的特点
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贸易保护政策相比,超保护贸易政策具有以下特点:
(1)保护的对象扩大了。不但保护幼稚工业,而且以国内高度发展或出现衰落的垄断工业为主要保护对象。
(2)保护的目的改变了。不再是培养自由竞争的能力,而是为了巩固和加强对国内外市场的垄断,以及扩大就业。
(3)保护的方法转变了。保护政策由防御性的限制外国商品进口转向进攻性的对外扩张,争夺国外市场。
(4)保护的措施增加了。保护措施不仅有关税措施,还有其他各种奖出限人的措施。此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还组成排他性的国际货币集团,以划分国际市场范围。
(二)超保护贸易政策的理论依据
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的保护就业理论是超保护贸易政策的依据。凯恩斯原是自由贸易论者,1929~1933年大危机之后,凯恩斯放弃了自由经济思想。他认为,在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后,由于大量失业的存在,自由贸易理论所依据的u201c充分就业u201d前提不复存在。因此,他建议英国放弃自由贸易政策,采取直接措施来奖出限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