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中国小商品指数”、余姚“中国塑料价格指数”已满周岁,绍兴柯桥“纺织指数”刚刚“满月”。今后,根据这些价格指数,国内生产商可以灵活组织生产,出口商、采购商可以确定采购价格。在指数指导下,各方“相机行事”,有利于进一步减少贸易摩擦,促进“中国制造”通行天下。
这些价格指数的编制、发布,有助于把“中国制造”的发展思维转向促进产品创新、产业升级,有助于培育若干个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性商品交易中心。
然而,从指数发布到被国际认可,从交易中心到“价格形成中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让我们拭目以待。
去年以来,义乌“中国小商品指数”、“中国柯桥纺织指数”陆续推出,在业界引起强烈反响。这些指数编制发布后,发挥了哪些作用?本报记者就此采访了商务部部长助理黄海。
指数发布——
间接推动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型
记者:近年来,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迅速,但是却摆脱不了出口量大、利润率低、商品档次低的困局,请问这些指数的发布对于改变这种状况有什么意义?
黄海:目前,我国商品交易市场面临转型和创新的关键时期。义乌和柯桥指数的成功编制与发布,为国内生产企业提供了国内外采购商对商品需求的第一手资料,有利于促进国内产业发展更加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求。同时,编制市场指数扩大了市场服务企业引导生产和消费的功能,也对其他商品交易市场升级转型、创新功能,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义乌小商品市场正逐渐成为国际性的小商品采购基地,柯桥纺织品市场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纺织品集散中心之一。作为功能齐全、辐射范围广、专业化程度高的商品交易市场,义乌小商品市场和柯桥纺织品市场一直是商务部城乡市场信息服务体系的重要监测样本。
商务部会同浙江省有关单位分别编制了“中国·义乌小商品指数”和“中国·柯桥纺织指数”是为了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为广大企业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服务。
目前,“义乌指数”已成为国内主要小商品生产厂家和国内外采购商的重要决策依据。国内生产经营户根据义乌小商品景气指数走势,及时组织适销对路商品投放市场,提升了企业经营效益;出口采购商根据义乌小商品价格走势,确定采购价格,掌握谈判和交易主动权,增加了在国际市场上的话语权。
“义乌指数”在小商品贸易中的“晴雨表”和“风向标”作用初步得到显现,对国内外小商品市场行情的影响力也进一步增强。
指数分析——
指导采购,掌握谈判和交易主动权
记者:“义乌指数”发布已有一年,能否介绍一下该指数的有关情况。
黄海:“义乌指数”发布一年来,逐渐成熟。
一是指数体系初步形成。“义乌指数”已形成指标系统、采集系统、计算系统、分析系统、发布系统等五大系统。
二是数据采集范围不断扩大。“义乌指数”信息采集商户已由原来的2700个增加到4330余个;代表商品由原来的2460个增加到4000个。指数涵盖范围不断扩大,代表性进一步增强。
三是基础数据质量进一步提高。
四是指数编制方法不断完善。
五是指数分析工作得到加强。建立了一支业务熟练、分析能力较强的指数分析队伍,初步形成每周动态分析、月度综合分析、市场专题分析等几个分析品牌。上个月,我们聘请了部分专家学者担任“义乌指数”经济观察员,进一步充实指数分析力量。
六是指数发布范围逐步扩大。
“义乌指数”发布一周年来,已成为国内主要小商品生产厂家和国内外采购商的重要参考依据。
指数体系——
将依托其他商品交易市场,研究编制粮食、蔬菜、汽车、煤炭、钢材等指数
记者:要建立完善的指数体系,我们应在哪些方面做出努力?
黄海:“义乌指数”发布只有一年时间,“柯桥指数”刚刚于上个月发布,指数编制方法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指数开发与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下一步,我们将针对这些问题,进一步扩大数据采集范围,细化商品分类,推进指数应用,提高信息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如果条件成熟,我们将借鉴义乌和柯桥指数所取得的经验,依托其他商品交易市场,研究编制粮食、蔬菜、汽车、煤炭、钢材等指数,形成较为完善的指数体系,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发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