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青岛海关统计,前11个月山东口岸出口各类船舶(以下简称“船舶”)10.3万艘,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长41.6%;价值17.5亿美元,增长1.1倍。
一、前11个月山东口岸船舶出口的主要特点
(一)月度出口值波动走高,11月份出口值创历史新高。今年以来,山东口岸船舶月度出口值波动走高,除3月份和7月份外,其它各月出口值均在1亿美元以上,11月份出口3.5亿美元,创山东口岸船舶月度出口值历史新高,同比增长2.5倍。
(二)加工贸易方式出口占近7成,一般贸易方式出口成倍增长。前11个月山东口岸以加工贸易方式出口船舶7亿美元,增长19%,占同期山东口岸船舶出口总值的68.6%;以一般贸易方式出口3.2亿美元,激增1.4倍。
(三)国有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为出口主体,均成倍激增。前11个月山东口岸国有企业出口船舶10.5亿美元,增长1.4倍;外商投资企业出口5.3亿美元,增长1.8倍,二者出口值合计占出口总值的90.1%;私营企业出口1.1亿美元,下降5.6%。
(四)韩国、香港和欧盟为主要出口市场。前11个月山东口岸对韩国出口船舶5.1亿美元,增长1.8倍;对香港出口4.6亿美元,增长5.9倍;对欧盟出口3.6亿美元,增长37.6%,对上述三者出口值合计占出口总值的76.1%。
(五)散货船出口逾7成,且增势迅猛。前11个月山东口岸出口散货船12.4亿美元,增长3.9倍,占出口总值的70.9%;出口液货船1.7亿美元,增长4.5%;出口集装箱船0.8亿美元,下降31.9%。
二、山东口岸船舶出口值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
一是全球贸易量增长推动航运业发展。随着世界经济回暖,今年上半年全球贸易较去年同期增长25%,第三季度,占全球贸易90%的70个经济体进出口总值较去年同期增长18%[1],全球贸易复苏带动货运量大幅增长,有效推动了航运业回暖,尤其是铁矿石、煤炭等干散货贸易量增长超出预期,加上我国减少能源类产品出口,使得日韩等国不得不转向巴西等国家进口,贸易格局的改变增加了海运距离,相当于降低了有效运力供给,间接增大了运力需求,提升了航运公司对散货船的订购需求。据伦敦权威海运业咨询公司克拉克森统计,截至今年5月底,全球干散货船手持订单量3333艘、2.92亿载重吨,载重吨位占全球总运力的60%[2]。
(二)大型散货船完工交付拉动出口增长。目前山东省已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船舶制造产业集群,具有建造超级油轮、大型散装货船、集装箱船等海洋工程装备的能力,中船重工、中石油、中海油等大型国企和世界著名的柴油机生产商芬兰瓦锡兰、日本三菱重工相继在山东落户,初步形成了多个集造修船、海洋工程、船用配套工程及科研为一体的造修船基地。随着批量订单陆续交付,推动了山东口岸船舶出口总值大幅增长。
(三)航运重心转移促进我国船舶业发展。在亚洲对外贸易快速发展的推动下,国际航运中心正在向东亚尤其是我国转移,世界造船中心也随之加快转移。一些发达造船国家由于成本等因素进一步退出主流船舶市场,而我国船舶工业所具有的技术、资金和劳动力综合优势日显突出,再加上国家政策扶持,企业拥有欧洲造船质量认证及优越的港口条件等都推动了山东口岸船舶制造业发展。据克拉克森最新数据,前10个月,我国和韩国造船完工量分别为1480万总吨和1336万总吨,占国际造船市场份额分别为35.3%和31.8%;接收新单量方面,我国和韩国分别为1170万总吨和981万总吨,市场份额分别达45.3%和37.9%;截至11月1日,我国造船业积存订单量为5167万总吨,领先韩国同期的4539万总吨[3]。我国在造船完工量、接收新单量和积存订单量3项指标数据上,都在扩大与韩国同业的差距,我国或会首次成为全球最大造船国。
三、当前我国船舶出口面临的主要问题及相关建议
一是造船市场复苏基础薄弱,大量新船交付考验市场前景。尽管今年年初以来全球新船订单成交放大,但货运市场波动导致行业前景并不明朗。11月份以来,代表国际干散货运输市场走势的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BDI指数)受制于新增运力投放持续走低,截至11月30日,已降至2099点[4],累计下跌21.6%[5],反映航货贸易放缓,市场前景疲软[6]。随着传统航运淡季的到来,集装箱航运市场高位回落,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CCFI指数)8月探至1214.70点后开始回落,截至10月29日,为1133.96点[7]。由于船舶生产周期较长,今年山东口岸交付的船舶中较大部分是金融危机前的订单,随着国内大部分船厂手持订单消化完毕,新船订单将取决于世界贸易量增加和航运市场的完全复苏。2011年和2012年将有大量新船交付,运力供给投放压力较大,预计干散货船舶供大于求的局面将延续,将给船舶市场带来严峻考验8。
(二)船企利润受多方因素挤压。作为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今年以来我国造船业面临着劳动力支出增大,汇率、利率变化和原材料价格上涨等成本压力。由于我国船厂大部分手持订单以美元计价,人民币升值增加了船舶企业的结汇成本;10月份人民银行上调存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增加造船企业融资成本;受美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影响,钢材、铜、锌等基础原材料价格明显上涨,运输、燃料价格也大幅上涨,在一定程度上压缩了船舶行业利润。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