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认为,在产业方面,引资应倾向于环保、可持续发展及高科技产业;而对于区域结构的调整,则应向中西部地区倾斜。
8月12日上午,国新办就外需形势及稳定外需政策措施情况举行发布会。会上,针对当前外需形势依然危急的情况,商务部副部长傅自应提出下一步应从四方面稳外需、保市场、保份额。对此,接受中国经济时报采访的部分专家认为,稳定外资等政策是应该的,但与此同时,政府应针对不同产业、不同地方的发展及需求情况,对政策进行适度微调。
四项举措稳定外需
傅自应提出稳定外需的四项举措是:一是深入落实稳外需、保市场、保份额的政策措施。落实好出口信用保险、出口税收、贸易融资、加工贸易等政策。全面清理涉及进出口环节的各项收费,减轻外贸企业负担。落实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管理办法。
二是在优化结构的基础上稳定外资规模。进一步研究完善稳定利用外资的综合性政策措施,继续鼓励外商投资高新技术产业、节能环保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积极承接国际服务外包。鼓励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支持跨境经贸合作区发展。充分发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吸收外资和优化外资结构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简化和规范外资审批程序。
三是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有条件、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对外投资,开展境外资源开发合作、国际技术合作,建设境外营销网络。充分发挥对外投资、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的作用,带动国内设备物资出口和劳务输出。
四是营造良好国际环境。充分运用战略经济对话、经贸联委会和混委会等机制,加强和改善双边经贸关系。推动多哈回合谈判,推动多边贸易体制向公正、公平方向发展。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积极稳妥地推进与相关国家和地区的自贸区谈判。用好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加强与相关国家的交涉和协商,妥善应对国际贸易摩擦,依法维护我国产业和企业的合法权益。依法实施进口贸易救济措施,维护国内产业安全。
鼓励能促进产业结构优化的外资进入
针对当前的外需形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张小济向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尽管发生金融危机,对外开放的政策还是应该坚持。这不仅是当前的经济发展情况决定的,而且,由于外资与解决劳动力就业关系紧密,也需坚持引进外资,保持其稳定发展。
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商务研究中心主任王健教授则表示:“国家从以上四方面进行概括可谓相当全面,毕竟稳定外需是拉动经济、保增长的重要途径。”他认为,由于原有的原材料、劳动力优势不再明显,随着外资的不断升级,中国需要鼓励能促进产业结构优化的外资进入,在增加本国外汇储备基础上,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并调整产业结构。
商务部研究院梁艳芬主任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说,此前政府所出台的一系列稳定政策的措施取得了一定效果,继续深入落实是非常必要的。她认为:“在外部环境有所转好的情况下,从宏观方面而言,政府需继续给予出口企业鼓励,引导其积极关注世界市场动态,当市场恢复时,企业才能够立即恢复生产。”
梁艳芬表示,稳定外资等政策当然是好事,但与此同时,“政府需要判断当前市场的需求及发展趋势,同时针对地方不同的发展及需求情况,对产业政策进行协调”。她说,外资不是行政政策所能左右的,这主要看市场发展潜力和市场化状况。政府应坚持从大环境着手,从国际市场的需求以及发展趋势等方面来考虑,不能完全一刀切。王健教授则强调,在引进外资的过程中还应注重国内企业自身优势的发挥,避免对自身形成打压。
张小济认为,下一步政策还是应以调整外资投资结构为主。他说:“在产业方面,引资应倾向于环保、可持续发展及高科技产业;而对于区域结构的调整,则应倾向于中西部地区。”在梁艳芬看来,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引进也非常必要,这样有利于竞争机制的形成和产业升级的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