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两点:
- 我不同意楼里“外贸门槛低”这个说法。
- 不光外贸行业“传递出一种很赚钱的讯息”,任何发展中的行业都散发着这样的气息!
外贸业务员和行业的门槛
外贸,就是与对老外做贸易,也就是销售。销售本来就是门槛相对低的一个岗位。准确讲是,
在同一个系统内,销售岗位都是相对研发、技术、管理等其他岗位门槛低一些,但不是没门槛。比如银行,银行柜员、管理人员、其他等“坐办公室”的部门,要求基本是金融相关专业,最少211,高点985。但,如果你是去应聘银行的销售岗,那二本的相关专业是能够进去的,只是概率低一点。
如果把外贸业务员与其他销售做对比,外贸业务员好歹有个语言门槛。其他销售岂不是门槛更低?是不是只要有手有脚是个人,就可以做销售?
这么想的人,是谁给了你上帝视角看销售的勇气?
梁静茹?
你认为外贸行业用人门槛低,只能说明你接触的多为中小企业罢了。
说了业务员再说说外贸行业。
不同行业,不同的规模,销售的门槛也不一样。销售私人飞机的和销售衬衣的,门槛不一样。如果理解不了,想想
同为服务员,大拍档的服务员和五星级酒店的服务员,门槛一样么?
任何行业也都是NB的公司就是前面那几家,后面跟着无数的模仿者、中小企业、小微企业,甚至家庭作坊。
互联网高端不?阿里腾讯大不?
互联网行业照样大把三五个人窝在居民楼里创业的公司。互联网行业的门槛低吗?
所以,不同意楼里其他人说的“外贸门槛低”。说这话的人,可能身处小微企业,只看到身边那边点事儿,忘了还有行业领先公司,也忘了任何行业都是中小企业数量众多,大规模企业就那么几个的事实。
所以,请不要以点概面。
为啥到处都是散发着很赚钱的讯息?
一,外贸行业很大,大到占据全国GPD30%及以上。这么大的行业,从里面赚到钱的绝对数量很大。
二,过去20年,是外贸发展的黄金20年。风口里,成功者的比例更高,成功故事也更多。
三,从业人员的故意传播。我想重点说说从业人员的故意传播。以这几年“跨境电商”、亚马逊为例。
这几年的跨境电商、亚马逊等,到处都是各种各样的财富故事。造成这个局面流行的原因很简单——
用“成功案例”来做营销、销售特别好使。
用“成功案例”来做营销、销售特别好使。
用“成功案例”来做营销、销售特别好使。
请允许我重复三次。
跨境电商的相关供应商,
为了说服潜在客户入局,最有效、最迅速的手法就是开一个什么营销会议,请所谓的嘉宾上去分享他的成功故事,然后现场促成交或拿名片。
这一招效果奇好,屡试不爽。不管是跨境电商、阿里巴巴、保险、保健品等等,都爱搞这一套。
现场讲成功故事、事后到处传播,再辅以口头讲述,就有了本问题里的现象——“到处传递着一种很赚钱的讯息”。其实,这不是外贸的错,外贸都有错,那微商岂不是错上加错。
案例:某公司的故事
来,我给你讲讲某公司发生的事儿。
我就随便讲讲,你当故事听听,请勿人肉、请勿对号入座,哈哈哈哈。
这家公司是一家年产值几千万的中型工厂,行业是汽车配件。近十年来,都是靠参加广交会和汽配的专业展会获取客户和成单。
因为疫情,2020年到现在(2021年6月)的线下展会都是停摆的。出于自救,老板一次性投了20万到阿里国际站上。我在另一篇回答里详细讲了一下这个站点的运营情况。
重点在最近几个月。国际站运营了一年多,基本就是收回成本的状态。实际成果与阿里客户经理吹嘘地差很远,同时,为了自己的业绩,阿里客户经理还动不动就要老板:
- 去杭州参加个游学吧(一人大约1万)
- 冲到4星吧(手续费几万)
- 买个顶展吧(十万~二十万)
感觉老板的钱都是大风刮来的一样。这几千万的年产值,都是一届又一届广交会参展干出来的。一届广交会一个标摊,也才七八万,一年两届,最多18万搞定。搞个阿里,毛都没赚到,还要动不动地十万、几十万地投入。
老板也心中不爽。
某日,与老板聊天。老板说:
- 早就看阿里不爽了,阿里就是个骗子。现在我再也不会多追加一分钱在阿里了。
- 我要搞现在国内很火的短视频营销。短视频在国外也很火,就是那个tiktok。
- 这个短视频营销做火了,可以带火我们的品牌。
- 品牌有了,我们就可以做自己的生态。
当我一听到“自己做生态”这个描述时,心里就一惊。
MD,老板是不是最近被什么人洗脑了?
多聊了一会儿才发现,周末,经朋友的推荐,老板出去听了一个课,是广州xx网络科技(不点名了,拼音缩写JJ。如有雷同,纯属巧合),主打的是“独立站 + 短视频营销”。
我心想:
- 唉,我们一做中低质量的汽配外贸工厂,搞什么品牌嘛。
- 我们的品牌要钱没钱、要历史没历史、要技术也没技术,凭什么做品牌嘛……我们的产品价格比知名品牌低点,不多。与曼牌Mann、 马勒Mahle这些百年品牌摆在一起时,有毛竞争力呀。
- 还做生态,生态个毛线呀。是贾药停先生的“生态化反”么?
当我正在盘算,怎么跟老板解释什么是品牌、什么是生态时,老板告诉我,他已经投了10万给这家公司,做独立站……
于是,我把到了口腔里的话,再嚼了嚼,喉咙里发出“咕咚”一声。
老板去的会议打着跨境短视频营销峰会(名字我随便起的,准确的不知道)的名号,让一两个客户上去讲了他们自己的成功案例。刚好,这个客户是汽配行业的。
想寻求出路的人,去参加一些会议开拓眼界。因为不懂具体原理,本着“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的精神,所以只看“事实”。
台上的成功故事是事实,参会的人也都明白,自己去复制成功案例的成功率不是100%。50%有吧?不行30%总有吧,我这么能干,还同一个行业,别人行,我肯定也行。即使成功率低一点,也可以试试。万一要成了呢。
问题就在这个概率。
自己预测有个30%~40%的胜算,所以放手搏一把。
可真实的成功概率呢?
我不知道,推测应该只有百分之几。这种成功率太低的事情,基本就和骗人是差不多了。一万个人当中,只要有一家成功了,就可以拿这一家的成功,堵所有人的嘴!这就是我经常说的,
你以为自己是分子,其实你一直都是分母。
钱多、事少、没风险的生意,哪会有人公开售卖、批量提供?这么好的生意还可以自行复制(同一个营销手法提供给多个客户),自己赚不好么?
怪对方太狡猾,也怪自己太贪婪。
我不是说没有靠谱的建站公司和服务,但真的太少太少,可遇不可求!
总结
同一系统中,销售岗往往是要求相对低一些的岗位。外贸销售,即外贸业务员,因为有语言的要求,好歹也是有门槛的。还不至于被说成“门槛低”。
中专生做外贸,这种用人机制,只能说明老板level低、公司规模小。我自己团队的业务员,都尽量只用本科。行业龙头的公司里,本科是起步,985、211也到处都是。
坊间有那么多关于外贸很赚钱的传说,一方面因为过去20年是外贸发展黄金期,发财人的绝对值大。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成功案例”是最有效的营销和销售手段。不光外贸行业,任何销售行业都爱用这一招。不然,怎么做到知乎人均百万、小红书人均玛萨拉蒂、微商喜提和谐号?
我们都是外贸人,如果觉得外贸不好,可以换行换岗,但请不要看轻自己的职业和工作。
最后,感谢你能看到这里。
祝,发展!
我是Master蔡浩,略懂外贸。如果你觉得我回答对你有帮助,请“一键三连”(点赞、收藏、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