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9年1月,北京工商大学共下设11个学院、1个教学部,开设有本科专业51个。
北京工商大学下属学院 | 开设专业 |
---|
北京工商大学理学院 | 应用统计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化学(轻化产品质量分析)、生物技术(化妆品) |
北京工商大学食品学院 | 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应用化学、生物工程、环境工程 |
北京工商大学材料与机械工程学院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包装工程、工业设计 |
北京工商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信息工程、电子信息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 |
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 | 经济学、贸易经济、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保险学、金融工程、财政学、经济统计学 |
北京工商大学商学院 | 会计学、财务管理、物流管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管理科学、公共事业管理 |
北京工商大学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 法学、思想政治 |
北京工商大学外国语学院 | 英语 |
北京工商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 新闻学、广告学、产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媒体艺术 |
北京工商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 / |
参考资料: |
师资概况截至2020年10月,学校有教职工1590人,其中专任教师1092人。专任教师中,教授184人,副教授457人。有中国工程院院士5人(含双聘院士2名,兼职教授2名),国家u201c万人计划u201d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级百千万人才4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2人,北京学者1人,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7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北京市百千万人才5人,北京市跨世纪优秀人才工程3人,北京市u201c高创计划u201d杰出人才1人、青年拔尖人才3人,北京市人才计划青年项目获得者4人,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计划青年拔尖人才3人,北京市科技新星11人,北京市优秀青年骨干教师19人,入选北京市委组织部青年拔尖团队2个、北京市教委创新团队20个。
[2]杰出人才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孙宝国、陈克复(双聘)、庞国芳(双聘)、谢剑平(兼职教授)
国家u201c万人计划u201d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田红玉
国家u201c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u201d入选者:孙宝国、杨贞耐、田红玉、王 静
全国优秀教师(1人):谭向勇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谭向勇、谢志华、孙宝国、李朝鲜、宋焕禄、贾英民、郑福平、张晓堂、杨贞耐、田红玉、董银卯、曹雁平
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刘慧琳
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谢志华、李仁玉、黄先开、王 斌、李朝鲜、谭向勇、孙宝国
教育部u201c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u201d入选者(2人):王国顺、王峰娟
北京市u201c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u201d入选者:孙宝国、杨德勇、郑福平、钱立军、黄明泉
北京市u201c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支持计划u201d杰出人才:李朝鲜
北京市u201c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支持计划u201d教学名师:杨有红曹显兵欧阳爱平姜同强
北京市u201c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支持计划u201d青年拔尖人才:王瑜田华峰刘慧琳
北京市长城学者培养计划入选者(6人):杨有红、魏中龙、王静、田红玉、孙永波、王斌
[3]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序号 | 名称 | 带头人 | 获批年份 |
---|
1 | 物流管理教学团队 | 何明珂 | 2008 |
2 | 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团队 | 秦艳梅 | 2009 |
参考资料: |
北京市级优秀教学团队(6个)序号 | 名称 | 带头人 | 获批年份 |
---|
1 | 会计课程群教学团队 | 谢志华 | 2007 |
2 | 民商法学课程群教学团队 | 李仁玉 | 2008 |
3 | 物流管理教学团队 | 何明珂 | 2008 |
4 | 香料化学教学团队 | 孙宝国 | 2009 |
5 | 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团队 | 秦艳梅 | 2009 |
6 | 金融学教学团队 | 杨德勇 | 2010 |
参考资料: |
学校现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u201c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u201d1个,联合培养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9个(其中工程硕士专业领域7个)、本科专业51个;拥有北京市重点学科4个,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北京市特色专业建设点8个,国家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北京市专业群建设与改革试点1个,北京市专业综合改革试点3个;北京市属高校首批一流专业2个。学校现有博士后13人(含联合培养6人),博士生35名,硕士生2410名,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本科生11510名,成人学历教育学生1280名。
北京市重点学科(4个,二级学科):产业经济学、会计学、食品科学、应用化学
北京市重点建设一级学科(2个):应用经济学、环境科学与工程
北京市重点建设二级学科(4个):企业管理、民商法学、材料加工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食品科学与工程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应用经济学、食品科学与工程
联合培养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会计学(与中央财经大学联合招收和培养)
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1个):食品科学与工程
学术型硕士学位授予点学院名称 | 学科门类 | 一级学科名称 | 专业代码 | 二级学科名称 | 批准时间 |
---|
理学院 | 工学 | 化学工程与技术 | 0817Z1 | 化妆品科学与技术 | 2012年5月 |
081702 | 化学工艺 | 2011年12月 |
理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080501 | 材料物理与化学 | 2011年12月 |
统计学 | 0714 | u2014u2014 | 2011年8月 |
食品学院 | 工学 | 化学工程与技术 | 081704 | 应用化学 | 1986年7月 |
081703 | 生物化工 | 2003年9月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083201 | 食品科学 | 2006年1月 |
工学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083002 | 环境工程 | 1996年4月 |
083001 | 环境科学 | 2006年1月 |
材料与机械工程学院 | 工学 | 机械工程 | 080201 |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 1998年7月 |
080203 | 机械设计及理论 | 1990年10月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080503 | 材料加工工程 | 1998年7月 |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 工学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081101 |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 1986年7月 |
081102 |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 2006年1月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081203 | 计算机应用技术 | 1998年7月 |
软件工程 | 0835 | u2014u2014 | 2011年8月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087100 | u2014u2014 | 1993年12月 |
经济学院 | 经济学 | 理论经济学 | 020104 | 西方经济学 | 2000年12月 |
020101 | 政治经济学 | 2006年1月 |
应用经济学 | 020205 | 产业经济学 | 1981年11月 |
020206 | 国际贸易学 | 2003年9月 |
020203 | 财政学 | 2003年9月 |
020204 | 金融学 | 2003年9月 |
020207 | 劳动经济学 | 2006年1月 |
020201 | 国民经济学 | 2006年1月 |
020209 | 数量经济学 | 2006年1月 |
020202 | 区域经济学 | 2006年1月 |
0202Z1 | 保险学 | 2012年12月 |
统计学 | 0714 | u2014u2014 | 2011年8月 |
历史学 | 中国史 | 0602L3 | 专门史 | 1996年4月 |
商学院 | 管理学 | 工商管理 | 120202 | 企业管理 | 1990年10月 |
120203 | 旅游管理 | 2003年9月 |
120204 | 技术经济及管理 | 2006年1月 |
1202Z1 | 财务管理 | 2006年1月 |
120201 | 会计学 | 1986年7月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120100 | u2014u2014 | 1998年7月 |
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 法学 | 法学 | 030105 | 民商法学 | 1993年12月 |
030107 | 经济法学 | 1996年4月 |
030106 | 诉讼法 | 2012年12月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030503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 2006年1月 |
030505 | 思想政治教育 | 2006年1月 |
外国语学院 | 法学 | 法学 | 0301Z1 | 国际法商英语 | 2012年5月 |
艺术与传媒学院 | 文学 | 新闻传播学 | 050301 | 新闻学 | 2006年1月 |
050302 | 传播学 | 2012年12月 |
参考资料: |
专业型硕士学位授予点院系名称 | 专业学位类别代码 | 专业学位类别名称 | 专业领域代码 | 专业领域名称 | 批准时间 |
---|
食品学院 | 0852 | 工程硕士 | 085216 | 化学工程 | 2007年5月 |
材料与机械工程学院 | 0852 | 工程硕士 | 085201 | 机械工程 | 2007年5月 |
0852 | 工程硕士 | 085204 | 材料工程 | 2010年9月 |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 0852 | 工程硕士 | 085210 | 控制工程 | 2007年5月 |
0852 | 工程硕士 | 085211 | 计算机技术 | 2010年9月 |
0852 | 工程硕士 | 085240 | 物流工程 | 2010年9月 |
经济学院 | 0252 | 应用统计硕士 | | | 2010年9月 |
0254 | 国际商务硕士 | | | 2010年9月 |
0253 | 税务硕士 | | | 2010年9月 |
0256 | 资产评估硕士 | | | 2010年9月 |
0251 | 金融硕士 | | | 2010年9月 |
0255 | 保险硕士 | | | 2010年9月 |
商学院 | 1251 | 工商管理硕士 | | | 2007年5月 |
1253 | 会计硕士 | | | 2010年9月 |
1254 | 旅游管理硕士 | | | 2010年9月 |
法学院 | 0351 | 法律硕士 | | | 2009年6月 |
截至2015年11月,北京工商大学共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北京市特色专业建设点8个,国家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北京市专业群建设与改革试点1个,北京市专业综合改革试点3个,入选国家第一批u201c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u201d(拔尖创新型农林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项目)专业2个;入选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u201c十一五u201d国家级规划教材22部,入选第一批、第二批u201c十二五u201d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7部;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北京市精品课程13门;国家级精品教材2部,北京市精品教材35部;建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北京市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北京高等学校示范性校内创新实践基地建设单位1个,北京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5个。食品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本科专通过IFT、IUFoST食品专业国际认证。
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物流管理、会计学、食品科学与工程、财务管理、金融学
北京市特色专业(8个):会计学、物流管理、贸易经济学、食品科学与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法学、新闻学
国家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金融学
北京市专业群建设与改革试点(1个):会计类专业群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北京工商大学经济管理实验中心
北京市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北京工商大学数字艺术制作中心、北京工商大学化学化工实验中心、北京工商大学中国化妆品研究中心与化学实验中心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北京工商大学经济管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会计学全英教学实验区
北京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5个):北京物美商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瑞华会计师事务所、用友新道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工业设计促进中心、北京天利海香精香料有限公司
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物流系统论、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证券投资学
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1门):中级财务会计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物流系统论(何明珂)
截至2015年11月,北京工商大学共获国家级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34项。
国家级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开拓创新,建设资源共享的一流经济管理实验中心(李朝鲜、黄先开、秦艳梅、赵学凯、卢奇)
学校积极推动与海外一流院校、学术机构的实质性交流与合作,在国际合作交流、留学生发展、师生境外交流等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新气象。
学校与美洲、欧洲、亚洲和大洋洲近22个国家和地区的46所高校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2013年和2014年,我校与爱尔兰考克大学联合举办应用统计学(风险和精算)(国际)专业本科教育项目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国际)专业本科教育项目分别获教育部批准。学校面向在校学生开展了各类层次的国际交流学习项目,通过项目进入剑桥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都柏林大学、明尼苏达大学等世界顶级大学攻读博士和硕士学位的学生已经突破百名。学校积极整合各类外事资源,2016年11月,获批中国科协u201c一带一路u201d国际科技组织合作平台项目,并成立巴基斯坦科技与经济研究中心,标志着学校在国际科研合作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2017年学校首次向国家留学基金委推荐匈牙利政府互换奖学金项目候选人,并有15人获资助,标志着我校在公派出国留学工作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学校积极实施《留学北京工商大学行动计划》,充分利用来华留学的大好机遇,提升了我校来华留学生的教育教学水平。2014年11月,经教育部批准,我校正式成为承担来华留学生中国政府奖学金生培养任务院校;2016年,我校首次获批北京市一带一路专项奖学金;2017年,我校外国留学生在校生突破300人,校园国际化气氛日益活跃。
学校积极为教师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搭建平台,利用举办国际会议、合作伙伴院校交流等多种方式为教师的国际交流提供各类机会。学校每年派出教师近百人次赴国外一流大学接受培训和交流,赴国外(境外)进行学科建设、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的专业考察和交流,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了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国际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