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对外贸易60年》内容简介:60年的发展不仅表现为贸易规模的扩大,而且增长方式的转变也是明显的。新中国成立后的前30年,中国对外贸易突破了帝国主义的封锁,从无到有,从数量极其有限发展到200多亿美元的规模,换取了宝贵的外汇资源,支持了国家工业化建设。在出口贸易中,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出口商品结构出现了从农产品为主向工业制成品为主的转化趋势,进口商品结构也体现了工业化发展的需要。改革开放30年,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经过了三次重要变化,出口商品的复杂程度愈来愈高,结构愈来愈趋同于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进口商品结构则进一步反映了我国工业化进程的深入发展,国内加工制造能力和产业体系的配套完善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进出口商品贸易的增长方式愈来愈符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我国用60年走完了世界贸易大国的路程。到2008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仅次于美国、出口贸易总额仅次于德国。但是,中国还不是贸易强国,这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虽然中国对外贸易绝对量不小,但相对规模还很小,这表现在人口与世界市场份额很不相称。中国人口占世界的20.13%,2008年中国出口只占世界总出口的8.9%,而德国人口只占世界的1.26%,出口占9.1%;美国人口只占世界的4.6%,出口占8.1%;日本人口只占世界的1.96%,出口占世界的4.9%;欧元区15国人口只占世界的5.3%,出口却占到世界的34.8%。另一方面是,中国出口商品反映的产业结构还不全面和不够高级化,中国出口的商品是同类产品中的低端加工的产品,而且,加工贸易出口商品在国内创造的附加价值往往不超过商品价值的25%。中国成为贸易强国的道路还很漫长,中国还需要20年到30年才能实现贸易强国的梦想。在未来的20年到30年时间里,中国还需要继续增长和变革,还需要继续扩大开放与国际经济合作,还需要继续参与经济全球化并与贸易伙伴实现互利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