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公平贸易局壁垒调查处处长郭中表示,随着金融海啸愈演愈烈,中国企业不仅出现了接单难问题,被拖欠货款的情况也越来越严重,现在外国进口商在本国银行很难贷到款,他们往往提出要赊账。(10月26日《广州日报》)
对于企业的这种出口坏账,众多外贸企业体会尤其深刻。据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浙江分公司统计,前5个月收到的报损案件金额高达3034万美元,同比增长80%;已支付赔款895万美元,同比增长525.6%。有统计显示,中国企业的出口坏账率是发达国家的十倍。
我国企业的信用管理意识向来比较淡薄。目前我国从事出口的企业只有不到11%建立了信用监管体系,而这11%当中,又有93%是外资企业,内资企业只有不到1%建立了信用监管体系,剩下的都是盲目相信客户。
面对“线长、面广、环节多和风险大”的国际贸易,以及赊销、承兑交单等诸多对出口方收汇非常不利的结算方式,在笔者看来,第一道防线就是出口信用保险。作为国家为推动外贸出口,保障企业收汇安全而制定的一项由国家财政提供保险准备金的非盈利政策性保险业务,出口信用保险不但可以为企业“走出去”保驾护航,还可以增强国家抵御海外经济危机的能力,并在严格控制风险的基础上,实现出口效用的最大化,进而推动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出口信用保险是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支持对外贸易发展的政策性金融工具,在我国起步较晚,直到2001年12月,国务院才批准成立专门从事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业务的中国信保。到目前为止,出口信用保险对一般贸易出口的支持率才10%左右。就政府而言,除了要完善出口信用保险机制外,还应负责基础数据的征信,开放政府所了解的国外征信信息,提供公共服务产品,为出口企业建立一套透明、完善、快捷的信息查询系统。一旦出口企业发生逾期未收账款,政府也应有专门的咨询机构帮助企业采取措施挽救损失。
就企业层面而言,出口企业亟待强化信用管理意识。现在,有点规模的西方企业,都有独立的信用管理部门,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我们的企业也应该建立起自己的信用管理机构,完善针对客户信用的调查和评估机制。此外,就是要积极投保出口信用保险,建立起一整套信用风险管理机制,从出口前的资信调查,出口后的收汇跟踪,到出险后的补偿追讨,在各个环节控制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