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看商品编码书,要从归类总规则入手,先掌握查询的基本规则,然后在练习中慢慢掌握运用归类总规则。开始进行商品编码学习的时候,一定要早入手、勤练习,商品归类的练习应该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工作,在没有基础的情况下,仅靠在考前突击复习商品归类是无法在报关员考试中商品归类部分取得良好成绩的。
这里我们建议:在报关员资格考试的复习安排中,掌握归类总规则与解题规律后,拿出报关复习20~30%的时间用来做商品归类的练习,并且坚持每天做20道左右的练习题,不要间断,更不要以为编码学习可以一蹴而就。在复习后期阶段,除了可适当增加练习题量外,要重点将历年报关员资格考试中商品归类部分题目分析透彻,除了这部分题目的难度最符合考试要求外,还有可能其中部分试题在最新的考试当中有所重复,例如2006年考题中出现的“活的淡水小龙虾”,类似的题目就曾经在1999年上半年考题中出现;2005年考题中“由漂白的棉线与黄色的人造棉线织成的平纹机织物,300克/平方米,棉和人造棉含量各为50%”,类似的题目就曾在2001年考题中出现;2004年考题中“一种可用微波炉加热的方便快餐食品,净含量250克,其中含面条150克、鸡块50克、卷心菜30克、鱿鱼丝20克,食品已预先烧制过,装于一次性泡沫塑料盒中”,运用同样注释比例的题目曾在2002年考试中出现。
考试出题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所出题目既在协调制度中商品排列规律有代表性,又是我国进出口贸易量较大的部分。比如第88章、92章、93章这样的年进出口量较小且没有注释特点的章节,就通常不会出现在考试当中。
在考试过程中,在历年考试中商品编码这部分占试题只20%的分值,而考生会耗费掉了35%或更多的时间。通常我们查找商品编码时的习惯动作是先翻目录,然后再翻到相应的页码进行查找。这个过程看起来只有10秒钟到20秒钟,但如果计算共20道编码题的时间,在翻阅目录和页码上面就耗费将近7分钟了。其实在我们平时练习的过程中应当刻意记住一些主要章节的序号,并且将各章内容以章标题为基础简化记忆,尽量做到熟悉各章号码。例如第6章是植物;第 16章是肉类食品;第28章、29章是无机、有机化学品;第39章、40章是塑料、橡胶;第50~63章是纺织制品;第71章是贵金属;第72~83章是贱金属;第84章、85章是机械电器产品;第90章是光学及精密仪器等等。记住这些章节的顺序可以在考试的时候节约翻阅目录的时间,通过八位编码的前两位所代表章序,并且各章都是顺序排列的特点,直接翻到所需章节。甚至可以通过不断练习,在对于商品编码书非常熟悉的情况下做到一翻即到所需章、节的程度。当然我们并不要求每个考生都可以掌握到如此精准,但记忆章号对于节约答题时间还是很有必要的。
对于章注、类注、子目注释的重要性,在前面我们已经介绍过了。在协调制度中众多章注没法背下来的情况下,如果不能做到熟悉也同样是不能提高编码查找速度的。那么如何能够做到考试时看到一道编码题目马上就可以反应出此题是否会涉及到注释呢?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的编码练习中,一定要遵循“确定类章 ――查阅注释――确定品目――归入子目”的流程,无论题目是否简单,都应当先翻阅注释并且仔细阅读注释内容,翻阅数次后即可对注释有大概的印象,到考试的时候可以很快确定题目是否会运用到注释或者所运用注释的位置,这样也可以节约不少答题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