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历届商品归类试题可以看出,考题涉及的商品特征清楚,无含糊不清的描述,均是规范的商品归类题型,仅存在唯一的无争议的答案,远比实际进出口商品的归类简单。但在考场上,在有限的时间里取得高分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考前注意理解解题思路,掌握归类技巧十分重要。
一、严格依照商品归类的操作程序归类是正确解题的基础
本章第三节阐述了海关进出口商品归类的操作程序,备考期间考生对于每一个归类练习题都要严格依照商品归类的操作程序归类,逐步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在考场上才能做到对某一商品归类试题进行解答时,不会因解题程序上的错误造成所归编码的错误。
(一)商品归类的操作程序分解如下:
第一步 确定品目(四位数级编码):
明确“待归类商品的特征”——查阅类、章标题——列出可能归入的章标题——查阅相应章中品目条文和注释,如可见该商品则确定品目——如无规定则运用归类总规则二~五确定品目。注意此处所言“待归类商品的特征”是指决定商品属于不同类、章的特征。
第二步 确定子目(五~八位数级编码):
查阅所属品目的一杠子目条文和适用的注释——如可见该商品则确定一杠子目(五位数级)——如无规定则运用归类总规则六确定一杠子目。依次重复前述程序,确定二、三、四杠子目即六、七、八位数级子目,最终完成归类。注意同一数级的子目才能进行比较。
(二)品目归类时解题程序上的错误主要出在下面四个环节
其一:抓不准待归类商品的特征
什么是决定待归类商品处于不同类、章的特征呢?通常协调制度分类时对原料性商品按商品的自然属性设章;制成品按所具有的原理、功能及用途设章;对难以按常用的分类标志进行分类的进出口商品,则以杂项制品为名专列类、章。所以首先应判断的是,待归类商品究竟是按原料、材料上的特征设章,还是按原理、功能及用途上的特征设章,或是应列入杂项制品。只有全方位地抓准待归类商品的特征,才能将可能归入的类、章全部纳入视野,避免漏掉待归类商品的某种划分类、章的可能性。下面仅就品目归类时与明确“待归类商品特征”这一环节有关的程序进行说明。
其二:误将标题作为具有法律效力的归类依据
在商品归类中,类、章及分章的标题并不具备法律效力,而仅为查找方便而设。不少的错误是缘于误将标题作为具有法律效力。
其三:忽视运用注释解决归类
注释是为限定协调制度中各类、章、品目和子目所属货品的准确范围,简化品目和子目条文文字,杜绝商品分类的交叉,保证商品归类的唯一性而设立的,是非常重要的归类依据。在货品看起来可归入两个或两个以上品目的场合,尤其要想到运用注释确定归类。特别应关注涉及归类优先级、划分多个编码的界限、归类原则以及排他性的注释规定。品目归类时实际上很多商品无需运用归类总规则二~五就能解决。千万不能不看注释就忙于归类。
其四:错误运用归类总规则。
归类总规则是商品归类时必须遵循的总原则,其应用条件是在品目条文和注释不能解决归类的情况下才能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