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在传统对外贸易下降之际,跨境电子商务逆势增长,去年增速高达30%,成了外贸发展新增长点。据商务部数据,2013年我国各类跨境平台企业已逾5000家,通过平台开展跨境电子商务的外贸企业超过20万家,总交易规模达3.1万亿。商务部预测,今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贸易额将达6.5万亿,未来几年跨境电商占我国进出口贸易比例将会提至20%,年均增速30%。若果真如此,就像电子商务极大冲击了零售业一样,跨境电商很可能重塑我国对外贸易格局,引发对外贸易的巨大变革。
跨境电子商务,也就是“互联网+外贸”。它借助互联网技术实现商品和服务的跨境交易。因具有开放、高效、便利、进入门槛低等优势,跨境电商不仅冲破了国家间的障碍,拓宽了进入国际市场的路径,使国际贸易走向无国界贸易,成为发展对外外贸的新模式、新引擎之一,而且能带动产业和就业发展、增加收入、满足居民需求,为经济发展提供新动力。
目前,跨境电商模式有海淘(B2C)、海代(C2C)、直发/直运平台模式(B2C)、海外直采(B2C)、自营模式(B2B2C)、闪购模式(第三方B2C)等。“海淘”是通过国外网站或淘宝上的代购店跨国交易,并通过转运或直邮获得商品。“海代”是通过海外代购平台或朋友圈代为购买并通过跨国物流送达商品。淘宝全球购、京东海外购、美国购物网就是比较大的海外代购平台。直发/直运平台模式是电商平台将消费者订单发给批发商或厂商,再由批发商或厂商零售,如天猫国际、洋码头、跨境通、苏宁全球购等。自营模式是自建网络平台、备货、跨国销售,如亚马逊、1号海购、中粮我买网等。海外直采是从国外直接采购、运回、存储商品后,再通过线下店或网店销售给终端消费者,如京东全球购、绿地全球商品直销中心等。这些模式的发展状况取决于语言沟通、支付手段、物流方式及其速度、价格竞争力、退换货及其成本、假货仿货风险等状况。相对来说,那些能满足个性需求和情感,中间分销环节少,价格、信誉和物流等具有竞争优势的,将成为跨境电商的主流模式。
我国跨境电商得到迅速发展,有多方面原因。首先,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及应用,为跨境电商提供了技术支持。相对传统国际贸易,跨境电商通过互联网发布商品信息、交易和支付,能有效打破渠道垄断,降低进入门槛,节约交易成本和交易时间,开拓营销渠道,不仅提高了营销方式的灵活性,还为中小企业创建品牌、提升品牌知名度提供了有效途径,尤其能给一些“小而美”的企业创造新的发展空间。我国正因为具有互联网技术和市场规模的比较优势,才抢得先机与美国一道成了全球跨境电商中心。其次,跨境电商实现了小订单与小需求的对接,符合消费模式转化的新特点,满足了多元化需求。随着收入水平提高,消费需求和消费观念的升级,我国居民对食品安全、商品品质、品牌、品类、价格等方面提出了新要求。我国传统中低端消费品制造能力非常大,供给严重过剩,但同类高品质消费品却供给不足,跨境电商为这部分需求涌向海外提供了渠道。再者,政府的支持为跨境电商创造了良好环境。在全球经济前景不佳,国际贸易增长速度下降的背景下,我国政府希望跨境电商成为发展对外贸易的新路径和增长点,应对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的冲击。2014年7月海关总署发布《关于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进出境货物、物品有关监管事宜的公告》,确立了跨境电商的合法地位以及对跨境电商的监管框架,认可了业内通行的保税模式。国务院去年3月批复设立全国首个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杭州综试区后,又在今年1月批复同意在天津、上海等12个城市设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加上大多数国家尤其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对国际电子商务免征关税,这些将为跨境电商的发展带来更多政策红利。
未来我国跨境电商的发展空间极大。从国内需求看,艾瑞咨询发布的《中国跨境网络购物研究报告》显示,在2014年网购用户中,跨境网购比例仅15.3%,以80、90后年轻人为主,这意味着跨境电商的市场潜力还很大。从国外需求看,“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我国经济互补性强,与我国贸易增长快,尤其越来越多的洲际铁路运输线建成,运输时间和成本大降,有利于突破跨境电商发展的物流瓶颈。从产业发展看,跨境电商涵盖营销、支付、物流和金融服务的完整产业链。跨境电商的发展有利于优化外贸产业链,帮助传统外贸企业转型升级,增强外贸企业竞争力,有利于帮助创业创新和中小微企业快速进入外贸市场,捕捉市场新变化,打造更多国际品牌。
此外,在资本和技术支持下,各路玩家纷纷进入跨境电商领域,大型跨境电商企业和平台、全球物流供应链服务商的出现,为行业发展提供了坚实后盾。这将重塑我国的对外贸易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