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改革的推动下,中国的制造业经历了40多年的快速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并逐步成为全球制造业产值规模的最大国家。在制造业发展的推动下,中国也成为全球制造业商品出口贸易最大的国家。
产值规模最大和出口贸易额最大,是一个值得所有中国人自豪的事实,然而,从制造业商品贸易构成的角度看,中国与世界制造业强国之间,依然存在一定的差距,这也国人必须要面对的客观现实。
中国虽然在制造业产值和中高科技产品产值都已排名世界第一,但是,与德国、日本、韩国相比,中高科技产值占制造业产值的比例仅为40%的水平,客观说明了中国制造业的整体水平相对较低。
在电气、电子、音像这个商品出口贸易额最大的领域,中国不仅与中国台湾、韩国、日本是贸易逆差,与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也是贸易逆差。在锅炉机械这个商品贸易顺差规模最大的领域,中国与日本、韩国、德国、中国台湾也都是贸易逆差。在汽车这个最体现传统制造业综合实力的领域,中国与日本、德国、英国也都是贸易逆差。与中国台湾、韩国、日本、德国、瑞士、美国的贸易逆差,也使得中国在光学医疗设备这个制造业的高端领域,仍处于贸易逆差的状态。而在药品、化妆品等领域的贸易逆差,也使得中国在化工产品领域处于对外贸易逆差的状态。
中国台湾、韩国作为曾经的“亚洲四小龙”,凭借在机电产品、汽车、光学医疗设备、化工产品领域的技术优势,已经成为中国大陆商品贸易逆差规模最大的两个经济体。
全球经济实力最强,科技水平最高的美国,是中国最大的制造业商品出口国,也是最大的贸易顺差来源。凭借科技和金融的优势,美国在制造业中,占据了产业链上游的位置。特别是在快速发展的电子信息产品领域,美国可以通过软件、半导体芯片等核心技术,对产业链生产和供给进行控制,商品贸易的逆差,并非是美国整体水平的反映。而商品贸易对美国的出口依赖,也使得中国在双边贸易中处于相对被动的位置。利用产业链上游的位置,美国不仅控制了定价权、利益分配权,还在核心产品供给和产业链迁移等方面,拥有更多的决定权。次贷危机爆发后,美国逐渐开始了逆全球化的发展战略,遏制中国发展,也成为美国逆全球化战略的核心战略。在美国把中国从合作伙伴变为竞争对手之后,中国制造业的发展不仅要受到劳动力成本上升引起的内部环境变化影响,更会受到美中关系变化引发的外部环境影响。而制造业综合水平相对较低的现状,也使得中国不得不经历一段时期的痛苦考验,并在美中关系的变化中,处于劣势的一方。改变竞争劣势的最有效方式,既不是看不清现实,妄自尊大;也不是妄自菲薄,丧失竞争的勇气,而是要通过不断的努力,利用自身的优势和广泛的对外合作,在提升自身的技术能力同时,开拓更大的国际发展空间,通过内循环和外循环效率的提升,为弥补技术劣势赢得更多的空间和时间。
图 1 G20 制造业(2001-2019)全球经济影响力最大的19个国家与欧盟构成了G20集团。这19个国家制造业产值占全球产值的比重接近80%,也是全球制造业影响力最大的19个国家。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制造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中国制造业产值规模先后超过了日本、美国,成为了全球制造业产值规模最大的国家。
在全球19个经济影响力规模的最大的国家中,除中国外,还有日本、德国、韩国、印度的制造业产值占GDP的比例超过20%,其余国家制造业占比都已低于20%。
虽然中国已经是全球制造业产值规模最大的国家,但与美国、日本、德国、意大利、法国、英国等传统工业化强国相比,在机器及交通工具、化工产品等技术附加值较高、代表科技水平的制造业领域,中国的产值占比相对较低。特别是在机器及交通工具领域,中国制造业产值占比并没有呈现出相对快速增长的趋势。
作为制造业产值规模前五的国家,韩国制造业构成中,机器及交通工具的产值占比已经接近了50%,超过了包括日本、德国在内的所有传统制造业强国。
图 2 G20商品贸易构成(2001-2019)在人类社会已经进入工业化社会的今天,制造业商品贸易几乎是所有国家最重要的商品进口贸易领域。在全球经济影响力最大的19个国家中,制造业商品进口占商品进口贸易额的比重均超过了50%。相比于商品进口贸易而言,不同国家的工业化进程不同、产业结构不同,工业化整体水平的差异,导致在商品出口贸易领域,制造业商品贸易额占比存在巨大的差异。
中国、日本、韩国、德国、意大利、法国、土耳其、墨西哥、英国、美国、印度、加拿大等国,出口贸易额中,制造业商品贸易额占比都在50%以上。其中,中国、日本、韩国、德国、意大利等国,制造业商品出口贸易额占比都在80%以上,是商品出口贸易中,制造业商品占比最高的国家。
图 3 G20 制造业进出口(2001-2019)在制造业商品出口领域,上述19个国家出口贸易额全球占比超过了60%,略高于进口贸易额占比,从整体水平看,G20集团国家制造业出口规模大于进口规模,也体现出上述国家在制造业领域对全球其它国家的整体优势。
在制造业发展的带动下,中国已经超过美国和德国,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出口大国。除德国和美国外,日本、法国、意大利、英国等传统制造业强国,制造业出口贸易规模在上述19个国家中排名也比较靠前。与G7集团国家相比,韩国和墨西哥制造业虽然起步较晚,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快速发展,其制造业出口贸易额也已跻身制造业商品出口大国的行列。
虽然中国也是全球制造业商品进口贸易规模最大的国家,但是以美国为首的G7集团国家,制造业商品进口占全球的比重超过了40%,在市场规则制定以及定价权方面,仍占据着主导性的优势。
图 4 G20 中高科技制造业(2001-2019)虽然随着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和不断的产业升级,中国在制造业科技含量最高的机器及交通工具和化工领域,均已超过美国成为产值规模最高的国家,由此也带动中国成为全球制造业中高科技产品产值最高的国家。当时,从制造业的整体水平看,与日本、德国、韩国等制造业强国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中国的制造业产值中,中高科技产品产值占比仅为40%,远远低于日本、德国、韩国的水平。
图 5 中国大陆电子产品出口(2015-2020)从2015年到2020年,电气、电子、音像类产品占中国大陆商品出口贸易额的比重基本都在25%以上,是中国大陆对外出口贸易规模最大的一类产品,不仅是中国大陆商品出口贸易额增长较快的领域,也是商品贸易顺差的一个重要来源。在中国大陆的主要商品出口贸易伙伴中,电气、电子、音像制品占中国大陆商品出口贸易额的比例都在10%以上,其中大多数国家都超过了20%。
图 6 中国大陆电子产品进出口贸易(2015-2020)在电气、电子、音像这个中国大陆最重要的商品出口领域,由于科技水平的相对落后,使得中国处于产业链中相对不利的位置。不仅在知识产权领域受到美国的制约,在贸易领域中,也受到中国台湾、韩国和日本的制约。与此同时,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等东南亚地区国家,也在通过较低的劳动力成本,与中国在产业链下游的低端市场进行竞争。作为中国大陆商品贸易顺差的重要来源,在电气、电子、音像产品领域,中国虽然与主要贸易伙伴都是贸易顺差,但与中国台湾、韩国、马来西亚、日本、越南、菲律宾都是贸易逆差。
图 7 中国大陆电子产品进口(2015-2020)与相对分散的出口贸易相比,中国大陆电气、电子、音像产品进口贸易主要集中中国台湾、韩国、日本、马来西亚、越南、美国、德国、菲律宾、新加坡、泰国等几个国家和地区中。除德国和美国外,中国大陆的电气、电子、音像制品的进口贸易伙伴都位于中国周边的东亚、和东南亚国家和地区中。地理位置相对集中的价值链环境,一方面,便于成品和零部件的生产和运输,另一方面,也容易产生一定的生产依赖关系。而对于中国来说,在价值链中较低位置,也容易受到产业替代的威胁。越南是一个经济快速增长的东南亚国家,凭借对中国的产业链替代,在电气、电子、音像产品领域,越南占中国大陆进口贸易额的比例超过了8%,也对中国大陆形成了贸易顺差。2020年,越南已经成为了中国大陆继中国台湾、韩国之后在电气、电子、音像领域的第三大进口贸易伙伴。
在电子信息产品领域,美国是中国大陆贸易顺差最大的国家,但是,凭借知识产权优势占据的价值链上游位置,使得美国不仅可以通过与中国台湾、韩国、日本对中国的技术发展进行抑制,也可以通过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国家,对中国实施产业链替代。次贷危机爆发后,美国以自身利益为出发点,开始实施逆全球化发展战略。“重返亚太”是以遏制中国经济发展为核心的美国逆全球化发展战略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在电气、电子、音像这个中国大陆出口贸易规模最大的商品贸易领域,中国都将会受到来自产业链上游和下游的挤压。如果不能通过自主知识产权的提升,使产业链的位置有所提升,中国在电子信息产业领域的竞争优势将逐渐减弱。
图 8 中国大陆锅炉机械出口贸易(2015-2020)锅炉机械设备是机电类商品中的另一类商品。从出口贸易规模上看,锅炉机械设备要低于电气、电子、音像设备,但是,锅炉机械设备的贸易顺差规模要高于电气、电子、音像设备,说明中国制造业在锅炉机械设备领域的竞争力要高于电气、电子、音响设备领域。
作为出口商品贸易的一个主要领域,中国大陆与主要商品贸易伙伴在锅炉机械设备出口贸易规模占比大多在10%到30%之间。
美国是中国最大的锅炉机械出口贸易国,日本、荷兰、德国、印度、韩国、英国、越南是继美国之后,中国大陆锅炉机械出口贸易额比较大的国家。
图 9 中国大陆锅炉机械进口贸易(2015-2020)日本、德国、韩国、美国、中国台湾、泰国是中国大陆锅炉机械产品最大的几个进口贸易伙伴。中国大陆与意大利、新加坡、法国、荷兰、瑞典、芬兰、丹麦、罗马尼亚等国锅炉机械设备进口贸易额占比相对较高。对于以德国为首的欧洲国家而言,与中国大陆在锅炉机械进口贸易中,比电气、电子、音像类商品占据更多的份额。锅炉机械类商品,也是这些国家与中国商品贸易关系更为密切的出口领域。
图 10 中国大陆锅炉机械进出口贸易(2015-2020)虽然在锅炉机械商品贸易领域,中国对主要贸易伙伴都是贸易顺差,但是与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德国、泰国等国家和地区却是贸易逆差。相比于电气、电子、音像设备而言,在锅炉机械贸易领域,以德国为首的欧洲国家,大多与中国有着更紧密的出口贸易关系,这也导致在美国的逆全球化战略中,以德国为首的欧洲国家,大多没有采取紧密跟随的事态。即便是日本和韩国,出于对各自利益的考量,也并没有紧抱美国的大腿。在美国“重返亚太”战略中,真正紧跟美国的,可能只有中国台湾这个由民进党执政的,属于中国的一个特殊地区。而正是凭借在机电商品领域与中国大陆的商品贸易顺差,中国台湾也成为中国大陆商品贸易逆差规模最大的一个经济体。
图 11 中国大陆汽车进口贸易(2015-2020)汽车作为一种工业化社会重要的交通工具,也是传统制造业中,综合技术含量最高的一种商品。由于缺乏在发动机领域的核心技术,中国的汽车制造业长期处于组装代工生产的地位。随着电动汽车的逐渐出现,中国汽车进口贸易逆差增长势头出现了逆转。2020年,中国大陆汽车对外贸易从逆差也变为了顺差。德国、日本、美国、英国、韩国、奥地利是中国大陆汽车进口贸易规模最大的几个国家。其中中国大陆与德国、英国、奥地利的进口贸易中,汽车贸易占比都超过了20%,汽车贸易也是上述几个国家与中国大陆进口贸易关系比较密切的领域。在中国大陆汽车进口贸易领域,除德国等上述几个欧洲国家外,中国大陆从法国、瑞典、意大利汽车进口贸易规模也相对较高。从总体而言,以德国为首的欧洲国家,与锅炉机械产品类似,与中国大陆的进口关系相对密切。
图 12 中国大陆汽车进出口贸易(2015-2020)在汽车贸易领域,中国大陆与德国、日本、英国、奥地利、瑞典、韩国、意大利都是贸易逆差。除日本、韩国外,中国汽车贸易逆差主要来自欧洲传统制造业国家。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使得中国有机会突破发动机作为汽车核心部件的技术壁垒,从而获得更快的发展速度,拓展更大的发展空间,也有助于逐渐减少汽车领域的商品贸易逆差。
图 13 中国大陆商品进出口贸易(2015-2020)虽然在机器及交通工具和化工制造业领域,中国都已是全球产值最大的国家。但是,在电子、机械、汽车等制造业核心产品领域,中国都处于价值链中相对较低的位置。与价值链上游的主要国家都是贸易逆差。而在技术含量最高的光学医疗设备领域,中国大陆对外贸易仍处于贸易逆差状态。化工产品作为制造业的另一个分支,虽然在制造业中的产值规模相对较低,但也是体现综合制造业水平的一个重要领域。在这个领域中,虽然中国的产值规模已经是世界第一,但也同样处于贸易逆差的状态。
图 14 中国大陆光学医疗设备贸易(2015-2020)中国大陆的光学医疗设备进口贸易主要来自中国台湾、韩国、日本、德国和美国。光学医疗设备的贸易逆差主要来自中国台湾、韩国、日本、德国和瑞士。
图 15 中国大陆化工产品贸易(2015-2020)有机化学品是中国大陆化工产品进出口贸易额最大的一类化工产品。2020年,有机化学品实现了从贸易逆差到贸易顺差的转变。药品和化妆品是中国大陆化工产品中,贸易逆差规模最大的两类商品,也是近年来进口贸易额增长速度最快的两类商品。在进口贸易增长的带动下,药品和化妆品的贸易顺差也呈现较快速的增长趋势。
图 16 中国大陆药品进出口贸易(2015-2020)中国大陆药品贸易逆差主要来自德国、美国、法国、意大利、瑞典、瑞士、日本、英国。除美国和日本外,以德国为首的欧洲国家,是中国大陆药品贸易逆差的主要来源。药品研发水平的相对落后,以及健康需求增长带来的药品需求增长,导致是药品贸易逆差增长的主要原因。
图 17 中国大陆化妆品贸易(2015-2020)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中国居民对化妆品消费的需求也大幅度提升。法国曾经是中国大陆最大的化妆品进口国,随着中国大陆从日本进口化妆品贸易额的快速提升,日本已经成为中国大陆进口贸易规模和贸易逆差规模最大的国家。除了日本和法国外,中国大陆从韩国、美国、英国的化妆品进口贸易额也出现了快速的增长。中国大陆主要的化妆品贸易逆差也来自上述5个国家。
图 18 中国大陆有机化学品贸易(2015-2020)韩国、沙特、中国台湾、日本、新加坡、伊朗、美国、印度是中国大陆有机化学品进口的主要贸易伙伴。印度、美国、韩国、日本是中国大陆有机化学品主要的进口对象。中国大陆与韩国、沙特、中国台湾、日本、新加坡在有机化学品领域是贸易逆差,与印度、美国、巴西、荷兰等国在有机化学品领域是贸易顺差。随着从韩国、沙特、中国台湾、日本进口贸易额的下降,中国大陆逐渐在有机化学品领域实现了贸易顺差。
图 19 中国大陆主要商品贸易伙伴(2015-2020)中国台湾和韩国是均是上个世纪80年代“亚洲四小龙”,作为两个工业化领域起步相对较早的经济体,中国台湾和韩国凭借在机电产品、汽车、光学医疗设备、化妆品、有机化学品等制造业领域的领先优势,成为中国大陆商品贸易逆差规模最大的两个经济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