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央共青团 来源:中央共青团微信公众号
抵制外国货,究竟有没有用?
目前全球主要有两个国家在抵制“中国制造”,包括硬件和软件:一个是发达国家的美国;另一个是发展中国家的印度。
美国的抵制主要在政府层面,通过加征进口关税,以及对华为、中兴、海康、大华、Tik Tok的禁令来抵制。
印度则是政府层面和民众层面因反华情绪集体抵制:禁用了一大批中国的APP;禁止中国公司参与印度的道路建设;还取消了中国公司参与印度的4G网络升级维护投标,估计5G建设也不会让中国公司参与;不少印度老百姓也在抵制购买中国制造。
今天美国和印度发生的事情,让人思考一个问题——在两国关系紧张的时候,一国政府或者民众集体抵制另一国的产品,究竟有没有用?抵制外国货,有什么好处?从数据上,我们可以来看看中国市场曾经发生的情况。毕竟抵制外国货,我们历史上也发生过:
1. 一个国家抵制外国货,
在短期内确实可以起到较大的效果,可以使他国公司遭受比较大的损失,也能给他国政府带来一定压力。
2012年8月份,中日钓鱼岛争端爆发。中国国内开始了抗议活动,造成日系汽车品牌在中国销量大幅下滑。
2.
从长期看,抵制外国货效果不大,唯一途径是国产的崛起。抵制热潮过去之后,日系汽车就在中国销量逐渐回升了:
以丰田举例,2019年在华新车销量162.07万辆,比2012年的84万辆上升92.9%;
本田2019年在华新车销量155.44万辆,比2012年的59.86万辆增长159.6%;
日产2019年在华新车销量154.69万辆,比2012年的118.15万辆增长30.9%。
今天日系车在中国市场,“抵制的阴影”早已是过去时。
短时间内,
抵制外国货运动能够给国产的发展带来一定的机遇。2012年,
在发生了钓鱼岛事件的第四季度,自主品牌汽车的销量增速出现了猛增,取代和填补了日系车的部分市场份额。
但是从较长的时间维度看,由于国产车不可能在几个季度或者几年就能超过外资品牌,于是市场销售又会恢复到外资强,自主弱的状态。
这表明,
要想真正的抵制“洋货”,唯一的办法就是国产的强大,而这需要较长时间的发展和积累,短期的抵制行为帮助不大。如果国产不强大,抵制只能给对方造成一时的损失,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局面。
抵制外国货,有什么副作用?接下来,说下抵制外国货的副作用,笔者对抵制外国货的运动并没有太多的好感:
第一个原因,笔者还在读本科的时候,也曾发生过反日游行。游行地点离学校只有几公里,辅导员给我们挨个打电话劝导大家不要去。后来在网上看到,游行中少数人趁机作乱,把一些卖电子产品的店铺打砸后“洗劫”了,理由是里面有日系品牌电子产品,这样的行为让投入了巨资的店主欲哭无泪。
第二个原因,抵制活动虽然可以对“洋货”造成一定损失,但是难以对处于优势地位的“洋货”造成根本打击。
要做困难的事情才能真正的实现“抵制”,比如想抵制高通的芯片,那就需要国产的芯片赶超高通芯片才可以,而不是说今天上街抗议了一番,高通芯片的优势明天就消失了。
而国产芯片要赶超高通,即使是华为海思这样的佼佼者,追上高通的水平也用了十年的时间,而国内其他做手机处理器的厂家例如小米的澎湃芯片,紫光展锐的手机处理器,要想赶超高通,就不止十年了。
第三个原因,也是笔者觉得最重要的,那就是“成功需要朋友,巨大的成功需要敌人”。国产货的目标不应该仅仅是国内,而是应该走向全球。
只有走向全球,才能叫巨大的成功。那些技术、品牌、质量、生态处于优势地位的“洋货”来到中国市场参与竞争,是国产货发展最好的“陪练”,这使得我们的国产货在本土市场就可以和强大竞争对手过招,可以使“国货”发展出强大的竞争力。
如果通过政府禁令,或者因为民众的自发抵制,“洋货”都退出了本土市场,这其实对“国货”的发展并不利,要知道,
在自由市场竞争中击败“洋货”,这是“国货”成长的必经阶段。因为我们是要走向全球的,而走出了国门还是会和“洋货”竞争,根本无法回避。
正是因为苹果和三星在中国的存在,才使得国产手机有了相对强大的竞争对手,有了更大的竞争动力。而在本土市场实现了对三星和苹果市场份额挤压的国产品牌,在进入全球市场时颇有势如破竹的意味。
要获得巨大的进步,就一定要和国际对手有所竞争和接触,注意这并不是成功的充分条件,但却是必要条件。中国互联网企业竞争力处于第一梯队的字节跳动、阿里巴巴和腾讯,尽管国际化成果不同,但是它们在自己的主营业务,都始终保持了和国际顶尖对手的接触和竞争,这有助于提升自身实力。
和国外强大竞争对手进行接触和直接竞争,是成为世界第一的必经之路。不击败国际对手,就无法实现国际化,无法成为世界第一。要鼓励国内互联网企业敢于长期投入,和国际竞争对手同台竞技,这对企业自身的竞争力和长期利益都是有利的。
如果中国的互联网企业成为了全球平台,将大有益处:第一,中国的影视作品、音乐等都将推向世界,有力促进服务出口。国内不少旅游景区、歌曲、电影,因为一条抖音就火了起来。比如那句“老许,你要老婆不要”,就让人知道了多年前的《牧马人》这部电影,对国外也是同理。
第二,全球的企业都会在你的平台打广告。WARC(World advertising research center)在2019年初做了一个估计,2019年全球广告支出为6160亿美元,其中互联网广告占了46.7%,传统渠道(报纸,杂志,广告牌,电视)等占了53.3%。
WARC还做了另外一个统计,2014年-2019年全球所有广告支出的四分之一流向了Google和Facebook两家公司。
而要做到这一点,则要在全球市场竞争中打败美系应用,就必须到国际市场上去碰撞、去竞争,增强自己的全球化能力。
美国、印度抵制中国制造,有什么影响?回到本文开头说的印度和美国抵制中国制造,
为什么说“他们要封闭,我们要开放”,印度抵制中国制造和中国互联网应用,对其自身发展一定是不利的,如果是担心本土企业在竞争中落败和被消灭,可以给予弱势的本国企业一定扶持,但绝对不是让外国企业退出本国市场的竞争。
对中国的抵制,在短期内可以给印度本土企业带来收益,他们会和其他外国企业一起填补中国企业留下的市场空白。
但是,
第一点,印度会失去一个主要的技术、资本、基建和产业输入来源。如果抵制中国,就意味着更高的成本和更低的收益。尤其是印度现在的基建,资本、产业和技术都依赖于先进国家的输入和转移,把中国排除在外,意味着丧失了一个重要的输入来源,只能从发达国家获取这一切了,这意味着会更加昂贵。
比如,印度的电力建设在过去的十几年里快速发展,发电量一跃成为全球第三。中国公司为其提供低成本的发电设备和高质量且准时的工程服务功不可没,中国是印度最大的电力设备的进口来源。
再比如,印度蓬勃发展的互联网产业,这是个前期需要烧钱投入的产业,失去了中国资本,在融资时势必会导致买方竞争减少,在和投资方的估值博弈中会丧失筹码,难以获得更高的估值和溢价。
第二点,印度企业没有在本土面临中国公司的压力,对于培育其全球竞争力不利。中国是全球最大出口国,中国制造在全球占据了最大的份额,尤其是中低端市场处于霸主地位,印度在中低端领域最大竞争对手是中国公司,除非永远龟缩在印度市场,否则将来印度企业要想走出本土,势必还是会和中国企业相遇的。
企业竞争力太难获得了,要培育其竞争力,最好的办法就是找强大的陪练。每一个世界冠军,背后都是必然参加了各种世界大赛,经历了和顶尖选手交手的历练。再说美国,美国通过加征进口关税,以及制裁中国科技企业这两种形式,来抵制中国制造(包括硬件与软件),
这背后的逻辑是什么呢?很简单,美国认为自己是强者,强者和弱者脱钩,一定是弱者吃亏。这似乎是一个单向打击的故事,但是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因为我们在某些领域也是强者。
中国的优势领域关税
第一种形式——关税。
关税最大的威胁,是美国能够借此逼迫中国的对美国出口产业链外移到其他国家。但在产业链领域,中国并不是弱者这么简单,到目前为止,中美经贸摩擦已经两年多,从数据上来看,中美经贸摩擦对中国整体出口的打击并不致命。
根据中国海关统计:2017年我国货物出口总值15.33万亿元;2018年出口16.42万亿元,增长7.1%;2019年出口17.23万亿元,增长5%。即便考虑到人民币贬值的,以上的成果也是出乎人意料的。
我国出口还能有增长,其实就是两个原因:
一个是中国的产业链确实具备很强的竞争力,总体上比预期的要好。大部分的对美出口即使在加征关税的情况下,美国进口商仍然选择从中国购买,中国出口商和美国进口商共同支付了关税的成本。
第二点就是以开放对抗封闭,我国对外出口多元化。以2019年为例,我国对美国出口按照美元计算下降了12.5%,但是对欧盟出口增长了4.9%,对东南亚出口增长了12.7%,对非洲出口增长了7.9%,因此累计出口仍然增加了0.5%。
科技战
那么科技战有用吗?
第一点,不只是美国在阻止中国获得先进零部件,美国自己也拒绝了中国的先进产品、 拒绝了华为的5G技术,意味着美国花费更多的成本建设一张技术水平更低的5G网络,更重要的是将使美国在信息基础设施上落后中国。
类似的还有TikTok,单纯地封杀和抵制TikTok,并不能因此提升美系互联网企业的竞争力,并不能解决全球市场份额流失的问题。海康、大华也是如此,如果海康开发出了某项全球领先技术,美国客户一律不能使用么?这会让美国市场面临可能使用落后技术的风险。
第二点,由于中国的全产业链能力,美国对华为的抵制在对华为造成重大伤害的同时,也增加了中国在关键领域的投入。
另外很重要的是,全产业链的结果是,美国虽然通过禁售芯片和禁用美国技术代工打击了华为,但是同时又很可能让产业网络中的其他中国企业受益。过去的两年,国内的芯片设计企业、芯片制造企业、芯片生产设备企业都因为美国的科技战,而获得了更多的订单,资金和人才涌入。
保持和强者同场竞技,我们才能更快地进步由于美国的打击,国产芯片设计、制造、生产设备、材料厂家毫无疑问会因此在国内巨头企业获得更高的地位、更高的份额、更多的试错机会、国内资本市场对这些企业的超高估值,也说明了社会对他们的期待。但是这并不能说明我国国产企业的产品竞争力就能够突然一步登天。
在给予国产扶持的同时,依然要开放的购买来自国际先进厂家的产品——只要它的产品能买到且具备竞争力。
这不仅有利于我国下游厂家保持最终系统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份额,也有助于通过竞争激发提升国产上游厂家的活力和竞争力,刺激其更快的进步。
企业和产业是一个国家的造血机器,谁的企业和产业竞争力更强,进步更快,能为军事、科技、教育、基建等提供更多的资金投入,谁就能在最终在国家竞争中获胜。
美国拒绝一批中国科技企业进入美国市场也好,美国以实体清单形式禁止向一批顶尖中国公司提供美国先进技术产品也好,准备封杀TikTok也好,其目的还是拖慢中国企业竞争力的上升速度。
但是这种做法,并不能因此增强美国企业的竞争力,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所谓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是美国企业具备超强的竞争能力,使得中国同行不具备在同领域市场竞争中获胜的可能性。
而如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无法阻挡中国的崛起。对于我们应对美国的贸易战和科技战而言,增强中国企业的全球竞争力才是最高优先级,除了加大对关键科技领域的研发投入之外,我们也要认识到,去美化不是让我们自我封闭,而是服务于提升本国企业竞争力的手段,
保持和强者同场竞技,我们才能更快地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