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课堂 外贸网站 外贸SEO 付费广告 社交营销 外贸营销 外贸推广 外贸知识 外贸政策 外贸百科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贸课堂 > 外贸推广 > 【神游千年,大美敦煌】敦煌概述(2)煌煌大观——千年敦煌,世界文化遗产

【神游千年,大美敦煌】敦煌概述(2)煌煌大观——千年敦煌,世界文化遗产

【神游千年,大美敦煌】敦煌概述(2)煌煌大观——敦煌,世界文化遗产




敦煌概述,上一篇文章:

(本文是对敦煌的概述,转载整理自网络)

---------------------------------------------------------------------------------------------




煌煌大观——千年敦煌,世界文化遗产




一、包罗万象——敦煌历经千年的历史文物

1、敦煌历史遗产




敦煌石窟被誉为“东方卢浮宫”,是20世纪最有价值的文化发现。自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后,敦煌即成为东西交通的枢纽,并逐渐演化为印度犍陀罗文化、希腊文化和中原文化三大文化的汇合地。敦煌石窟系统地保存了从魏晋南北朝到元代近千年间佛教塑像的发展序列,和敦煌壁画、敦煌文物一起形成了一门世界性的独立学科——敦煌学。因此,敦煌是全人类文明的结晶。




敦煌石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宝库与圣地,坐落在河西走廊西边敦煌鸣沙山东麓的断崖上,始建于前秦时期,高僧乐樽戒行清虚,云游之时路经此山,忽见金光闪耀,如现万佛,于是便在岩壁上开凿了第一个洞窟,此后为佛弟子修行、观像、礼拜处所。历时千年不断兴建,现有洞窟735个,最著名的是莫高窟,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融建筑、雕塑、壁画于一体的综合性立体艺术。




三危山脚下,大佛像(今人建)




三危山景观(此图转载自:李成的博客)

【想当年,前秦时期的高僧乐樽,云游之时路经此山,忽见金光闪耀,如现万佛,于是便在岩壁上开凿了第一个洞窟——奠定了莫高窟(又名“千佛洞”)的第一步】




三危山乐僔堂,是为纪念1650多年前乐僔法师而建,乐僔开窟,莫高兴盛。




三危山乐僔堂特写




三危山乐僔堂题词“乐僔堂”(此图转载自:李成的博客)










敦煌石窟经历了北魏、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壁画与雕塑中呈现了“褒衣博带”、“秀骨清像”、“曹衣出水”、“吴带当风”,艺术风格由北魏的阳刚,到隋唐的“超逸圆浑”,再到“贵柔、守雌、尚静”之宋、元、明、清的文化精神,其中浓缩了中国古代艺术创作的变化规律。




具有1700年历史的敦煌,在近代被发现的日期是1900年5月26日,一个普通的道士王圆箓偶然打开了敦煌石窟里一面封存的墙壁,发现了藏经阁,内有从4世纪到11世纪(即十六国到北宋)的历代文书和纸画、绢画、刺绣等文物5万多件,内容包括佛经、道经、儒家经典、小说、诗赋、史籍、地籍、帐册、信札等,不少是孤本和绝本,涵盖各民族语言。引起全世界的重视与哄抢,由此在全世界衍生专门研究藏经洞典籍和敦煌艺术的学科——敦煌学。







敦煌莫高窟藏经洞




莫高窟第16窟内的第17窟即藏经洞




敦煌藏经洞(第17窟)内供奉的洪辩禅师像




上图:敦煌17窟藏经阁,高僧洪辩的塑像,以及旁边的告身碑




敦煌17窟藏经阁里正面端坐着高僧洪辩的塑像,旁边的告身碑记录了他的姓名与身份,洪辩是古代敦煌地区的佛教领袖,他曾经联络一些汉族领袖把吐番政权驱赶出去,使得敦煌恢复汉族统治,洪辩翻译了大量佛经,并经常升座对众开讲佛经,为了纪念他的贡献,洪辩圆寂之后也被塑成造像,守护着满洞的经卷与画作。近代1900年以后,精通汉学的西方考古学家们先后付给王圆箓一些钱钞,于是,这些文物被一车一车地运到海外,只剩下一个孤独的僧像守候在空空的洞里。




上图:敦煌17窟藏经阁,高僧洪辩的塑像





伯希和正在藏经洞挑选文物-1908年







1907、1914年英国人斯坦因两次买走文物13000多件;1908年法国人伯希和买走约5000件文书精品;1910年日本人橘瑞超和吉川小一郎带走约600件经卷;1911年俄国人奥尔登堡拿走一批经卷写本,并对洞窟测绘,盗走第263窟的壁画;1914年美国人华尔纳用特制的化学胶液,粘揭盗走莫高窟壁画26块。最后敦煌只剩下8000多件文物。如今流失到海外的敦煌文物被保存在各国博物馆里,时常拿出部分作品进行展览。







敦煌第96窟大佛(局部)-华尔纳1924年摄







近代著名画家张大千1941至1943年在敦煌居住的两年半时间里,艰苦卓绝地临摹壁画336幅,他认为敦煌壁画是中国美术史上的“白眉”(即最高境界),任何人经过敦煌的训练,都足以成为名家。敦煌在绘画技法、美学风格、心灵开示等方面都对张大千的艺术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他的敦煌经历与实际成果也引发了全世界对敦煌作为伟大艺术宝藏无可限量之价值的重视。




留学法国的常书鸿1935年看到伯希和编著的《敦煌图录》后大为震惊。他一直崇拜欧洲文艺复兴的艺术,不知道中国还有这样一种绘画传统——仅凭线条就有一种摄人魂魄的力量。他觉得,拿西洋油画的精品与敦煌壁画相比都毫不逊色甚至超前。







上图:伯希和敦煌石窟图录第一卷,1-30窟(封面图)




上图出自:伯希和敦煌石窟图录第四卷,111-120窟

【提醒:上图为高清大图,在图片上点击可查看原大图】

----------------------------------------------------------------------------------------------

【有关法国出版的《伯希和敦煌石窟图录》六大本】

提供一个资源库网址:

此网页是由从事石窟考古与艺术及敦煌学的年轻学者们写作的《伯希和敦煌图录》图版说明:

(可能初始显示是日语网页,可以点击右上角的“简中(简体中文)”,就变成中文页面了)

(这是中国敦煌研究院、日本东京东洋文库、兰州大学、甘肃省图书馆等合作的项目——把伯希和考察团在一百年前拍摄的近400张敦煌莫高窟外景、洞窟、壁画、彩塑等照片数字化,配合专业的文字介绍。可点击右下侧“石窟索引”等进行查阅)




【以后在各窟的详细介绍中,会将伯希和的这些考古图片穿插进去,以供读者欣赏。】

---------------------------------------------------------------------------------------------




著名翻译家和艺术评论家傅雷也发现,敦煌壁画作品最合乎现代人的口味,现代人可以在敦煌壁画中汲取无穷的创作源泉,学到一大堆久已消失的技巧,体会到中国艺术的真精神。美学家、诗人宗白华认为,受西域传来的宗教信仰和新艺术技法的启发,敦煌画家在洞壁上发挥了最高创作潜力。他说:“天佑中国!我们的艺术史可以重写了!”历史上曾经无比辉煌的汉唐绘画传统掩埋沙漠数百年之后,终于在遥远的巴黎街头,在北平、上海,被再次发现。




2、敦煌百科全书




敦煌壁画中所表现的世界是古代无数艺术家和人民以极其深厚的信仰、艺术感悟与高超传神的技法开辟出的一个“法性无边”的认识世界,他们力求以微尘的小千世界组成中千世界,再组成大千世界。另外,大千世界还包括了万亿小千世界,这些小千世界从一刹着手,表现从微观到宏观,从瞬间到永恒,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从壁画中,可以看到各民族、各阶层、各色人的各种社会活动,如:贵族名流的出行、宴会、审讯、剃度、礼佛等;平民百姓的农耕、狩猎、制陶、营建、行乞等;还有嫁娶、上学、练武、歌舞百戏、商旅、外国使者等等社会活动。世间万象,林林总总。敦煌壁画中不仅有庄严神圣的佛陀菩萨,也有稀奇古怪、囧态百出的凡夫;有让张大千拜倒的稀世杰作,也有让网友争相吐槽的“学生涂鸦”。它们多出自初学者之手,透露了一千年前敦煌画工的风趣幽默。




敦煌石窟是一个人神共享的舞台,一部大型连续剧的片场。在这部连续上演了1600年的连续剧中,敦煌画工就像杰出的导演,大笔一挥,就让各色人物各就各位、各得其所。敦煌492个洞窟中留下了数万个世俗人物形象,从天子到庶人,无所不有。仅出资建窟的供养人画像就达9000多身,组成了一个世界上最长的人物画廊。在没有摄影技术的时代,将尘封千百年的历史细节一一呈现。







中唐-莫高窟112窟南壁-观无量寿经变局部:反弹琵琶舞【据此创作的动图,设计者:腾讯、敦煌研究院】【提醒:上图为 GIF 动图,点击可查看其动态】







搞音乐的人会在《反弹琵琶舞乐图》(112窟,中唐)中搜寻当时的箜篌、阮的形状;学舞蹈的人会在《无量寿经变之舞乐图》(220窟,初唐)中看到唐朝流行的胡旋舞的动作;学历史的人看《张骞出使西域图》(323窟,初唐)关于此事的唯一图像记载;搞建筑的在《五台山图》涵盖400平方公里、近似于卫星航拍式立体地图(第61窟,五代)里看古代建筑式样与城市规划;搞农业的看当时农耕达到的程度等等,各行各业都能从中找到渊源。







【《五台山图》是世界上罕见的古老的巨大的形象地图,长13米,高3.6米】

五代-61窟西壁《五台山文殊圣迹图》(此图为整幅大半部分,还少一段最左段)

【提醒:上图为超大图(4488x1397像素 ),在图片上点击一次后,再点击右键“在新标签页中打开图片”,通过这种方式可查看——原始尺寸的最大图】










写实传统不是西洋画的专利,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敦煌绘画样式,同样是中国美术的悠久传统。敦煌壁画的写实与文人画的写意共同构成了中国绘画史绚烂的两极。到了19世纪末,之所以中国绘画的写实传统完全中断、以至于要从西方引进,是因为从五代开始,手艺高超的画家大多被招募到宫廷画院;剩下的画家沦为民间画匠,艺术水平和社会地位同步下降。由于很少有高手参与,佛教壁画渐渐走向低谷,再也没有出现唐朝的盛况。到了清末,文人画家否定技术,拒绝写实,完全脱离了时代和大众,中国画的路子也越走越窄,越来越没落。留下了无数壁画杰作的敦煌画匠,带走姓名,留下了作品。就像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有风格、成流派的文学样式《诗经》,也没有作者,但这并不影响《诗经》卓然独立、自成一派。




原本作为自我生命的修行证悟的佛教、佛教艺术,逐渐与民间生活混合在一起。佛经中描述的佛国圣地、极乐净土,民间对于这种美好具有极大向往,因此,把佛教按照自己世俗经验的理解纳入自己的生活;但是,从严格意义上说,佛经中描绘的另一个世界实质指的是经过精神意志的训练、磨砺与彻悟之后的心灵状态,不具有任何附加条件,而不是普通人所理解的一种“供养-保佑”的交换或慰藉形式。但是无论如何,佛教艺术与民间结合之后衍生出更多艺术形式。从一个更宽泛的角度来看,佛教艺术包括两部分:印度传来的一种修行信仰,以及把佛教艺术转化成与民间百姓现世生活相关的信仰。










-------------------------------------------------------------------------------------------



【相关背景介绍】



说起来,敦煌与尧帝还有一段远古因缘。史料记载,尧帝曾“迁三苗于三危”。舜在巡视四方的时候发现三苗部落在长江、淮河、荆州一带多次逞乱,就建议尧帝将三苗迁徙到三危山以同化西戎。三危山在现在的敦煌附近。到了大禹时代,“三危既度,三苗大序”。(见《史记》“五帝本纪”“夏本纪”)可见圣王仁德之功!

敦煌莫高窟后来成为著名的佛教石窟,里面保留大量的从北魏时期到元代时期的绘画和雕塑作品。让人们能从这些雕塑与绘画中了解历史的真相和佛教理论。当然不仅这些,这里形成了一门崭新的学问“敦煌学”,其涵盖的范围是相当广泛的。

大山也好一方土地也好,长期荒芜、没有人烟,那可能就被很多不好的因素所占据,所以文明初始时期,尧帝迁徙三苗部落来这里,表面上是同化西戎部族,实质上是在这里多撒下文明的种子,也同时让三苗部族改变一下他们的习性,让正的、好的,这茬文明的神性因素渐渐的浸入其中,加之后来渐次来到这里的部族,为了以后佛法东传在这里开凿石窟从而留下神的见证做准备。




三危山上的一处景观——群山环绕之中,蓝天下的南天门




三危山上的南天门




三危山上的乐僔堂,是为纪念1650多年前乐僔法师而建,乐僔开窟,莫高兴盛。




三危山(此图转载自:李成的博客)

【提醒:上图为高清大图,在图片上点击可查看原大图】

【▲上图是从三危山脚下拍摄的,将图放大——可以看见对面的敦煌标志性建筑:九层楼】


敦煌莫高窟第96号窟(即大佛殿),俗称九层楼,是为保护35.5米高的弥勒大佛而建立的,现已成为敦煌莫高窟的标志。




敦煌莫高窟九层楼全景,吴健摄影




敦煌莫高窟(又名“千佛洞”)外景




----------------------------------------------------------------------------------------------

敦煌概述,上一篇文章:




【本系列会随着连载进度,不断更新连载目录。】

-----------------------------------------------------------------------------------------------



上一篇:出海案例分享:敦煌网如何通过FB提高APP安装量

下一篇:探索敦煌文化传承——感受丝绸之路文化之旅


相关文章:

杭州市滨江区伟业路3号

业务热线(微信同号):18143453325

业务邮箱:2848414880@qq.com

业务QQ:2848414880

目标:致力于帮助中国企业出海淘金

使命:为国内企业跨境出海提供动力支持

愿景:打造用户期待和尊重的外贸服务商

Copy © 外贸巴巴 www.waimao88.cn 版权所有备案号:浙ICP备1801312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