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经济学是随着跨国公司的发展于本世纪60年代以后逐步形成的。但是,一个国家的企业到另一个国家去投资。生产和进行销售的经营活动可以追溯到17世纪末18世纪初。那时资本主义为了资本原始积累,采取了野蛮的殖民掠夺政策,于是在海外出现了不少享有商业独占权的特许贸易公司。如英国的u201c东印度公司u201d、u201c朴茨茅斯公司u201d,法国和荷兰的u201c西印度公司u201d等。这是最早的跨国公司的雏形。这类公司的特点,一是赋有殖民地侵略的政治使命,二是经营目的在于开发国外自然资源,以满足其工业生产和市场的需要,三是投资行业大多数是农业和矿产业。如印度,斯里兰卡的茶园,古巴的糖业,东南亚国家的橡胶园等。20世纪以后,随着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真正具有现代跨国公司性质的工业企业相继出现。如美国的胜家缝纫机公司、英荷合股的龙尼利弗公司,英荷皇家壳牌石油公司、德国的西门子公司等。这类公司的特点,一是国外自然资源开发和经济作物的生产仍然占极大的比重。同时增加了制造业的对外投资。二是跨国公司的性质开始发生变化。即从具有殖民地侵略的u201c政治使命u201d,逐渐转为以企业本身利益为其经营目的。从60年代以后,世界各国跨国公司发展的数量和经营活动的规模不断扩大。据1983年统计,世界各国有跨国公司近2万家,它们在国外拥有的子公司达10万家左右。其中最大的500家跨国公司的海外生产量达9090亿美元。占其出口量的2.6倍。同时现代跨国公司经营范围已经开始跳出原有的国际商品贸易领域,把自己的经营重点转向国际投资、技术授权、商品贸易、金融保险与运输等综合性的跨国经营业务。由于跨国公司经营活动的迅速发展和扩大,1975年,日本学者山崎清等合着:《多国籍企业的经济学》1979年美国学者胡德和扬合着出版《多国企业经济学》1983年,日本学者龟田正义发表《多国籍企业论》。这些着作对跨国公司及其企业经济特点、经营管理方式和经营优势都作了比较详细的介绍和分析。我国学者也十分重视跨国公司经济的研究。1980年,在北京曾举办跨国公司问题的讲习班。目前,南开大学开设了u201c跨国公司u201d课程,讲授跨国公司经济问题。1989年,《国际贸易》杂志开设了u201c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讲座u201d。所有这些活动表明了跨国公司经济学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