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11月,在美国提议下,一个实行禁运和贸易限制的国际组织u201c输出管制统筹委员会u201d在巴黎秘密成立;1951年,美国又操控联合国通过对中国实行u201c禁运u201d提案。为了打破封锁、发展对外贸易、换取国家建设急需的外汇,新中国对此坚定不移。因此,在近临港澳、有着悠久对外贸易历史和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起点的广州创办广交会,成为不二选择。
1955年10月至1956年5月,广东省外贸系统先后三次成功举办出口物资展览交流会。在此基础上,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外贸部和广东省共同以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的名义举办中国出口商品展览会。
1956年11月10日,中国出口商品展览会在广州中苏友好大厦举办。为期两个月的展览会上,共有来自37个国家和地区的2736名客商到会,出口成交5380万美元。这次展览会成为日后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的u201c预演u201d。
1957年4月25日,首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开幕,周恩来总理提议简称为广交会。首届广交会展出面积9600平方米,分设工业品、纺织品、食品、手工艺品、土特产品5个展馆,13个专业外贸总公司组织交易团参展,展示商品1万多种,包括自行研制的解放牌载重汽车、普通车床等,也有各种日用轻工业品、农副土特产品以及传统工艺品。19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多位采购商到会。广交会第一年即成交8686万美元,占当年全国创收现汇总额的20%。
[2]第一届广交会成功创办,迅速成为中国出口创汇的主渠道,开辟了一条中国与世界交往的通道。从1965年开始,广交会年出口成交占全国外贸年出口总额30%以上,1972、1973年,占比均超过50%。几十年里,广交会会址几经迁移,展馆面积增加了几十倍,规模逐步扩大、影响力日益提升。自2007年春季第101届开始,为促进贸易平衡,广交会开始设立进口展区,正式更名为u201c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u201d。
广交会成为新中国冲破西方经济封锁与政治孤立、打开通向世界大门、与各国平等互利、互通有无、对外贸易的时代窗口。广交会历经61年改革创新发展,经受各种严峻考验从未中断,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贸易往来,展示了中国形象和发展成就,是中国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优质平台,是贯彻实施我国外贸发展战略的引导示范基地。已成为中国外贸第一促进平台,是中国外贸的晴雨表和风向标,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缩影和标志。截至第123届,广交会累计出口成交约13237亿美元,累计到会境外采购商约842万人次。每届广交会展览规模达118.5万平方米,境内外参展企业近2.5万家,2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约20万名境外采购商与会。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