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时间 国家 说明
17世纪荷兰
18世纪到19世纪中叶英国
19世纪末二十世纪初 英、美、德、法 经济上的多极化
二十世纪初(一战后)美国经济上的单极化
二战后美国、苏联政治上的双极
70年代后美国、日本、德国当代经济强国
荷兰称雄世界
在17世纪中叶,荷兰不仅商业繁荣,渔业,海运业和工场手工业也都超过了任何其他国家.当时它是资本主义最发达的国家,首都阿姆斯特丹是世界贸易中心,也是国际信贷中心.
但是依靠商业资本建立起来的经济优势和世界霸权地位是不牢靠的,它很快就将世界第一的交椅让给了凭借工业资本而发展壮大起来的英国.
英国独霸世界
从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英国独霸世界经济整整一个百年的时间.
英国单极的世界经济格局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英国是世界工厂
2,英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
3,英国在国际贸易中占据独家垄断地位
4,英国是最早的资本输出国和国际金融中心
西方主宰世界
19世纪70年代以后,在世界上出现了一个群雄并起的局面.到19世纪末英国丧失了在世界工业的垄断地位.进入20世纪以后,美,德,法等国追赶英国的步伐在加快.
19世纪末20世纪初,没有一个国家在世界经济中占据绝对优势地位,而是处于英,美,德,法四极统治下的世界.
20世纪初期的第一次多极格局
1870-1913美国德国英国法国
工业年均
增长率5% 4.4% 1.9% 2.7%
各国占世界 23% 13% 32% 10%
工业的比重 38% 16% 14% 6%
各国占世界 8% 11% 22% 10%
贸易的比重 11% 13% 15% 8%
这种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的不平衡导致资本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加剧.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实际上就是列强要求按经济实力重新瓜分世界的战争.
经济向美转移
一战以后,世界经济中心加速向美国转移.
一战到二战爆发这一段时间之内,美国虽然遭受了30年代特大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但经济仍有所发展,在资本主义世界占绝对优势.其他国家经济则呈现出不平衡发展的特征,世界经济重新向多极化格局过渡.
20世纪30年代的第二次多极化格局
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苏联
各国在世界工业中的比重 1930年 40% 9.5% 7.6% 10.5% 2.9% 5%
1937年 36.2% 9.5% 4.3% 10.4% 3.5% 13.7%
各国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 1925年 14% 15% 7% 8% 1% 4%
1937年 13% 16% 5% 9% 4% 1%
这一时期,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是受到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挑战,而是开始受到苏联的挑战.
苏联的高速发展确立了其世界一极的地位,显现了世界经济格局中两种经济体系并存的新特点.
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不平衡的发展,又导致了1939-1945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战结束,只有美国极度扩张了自己的经济,增强了国际经济地位,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中唯一的超级经济大国,构建了战后初期到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单极格局.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叶,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全面取代了英国当年的地位,成为新的世界经济中心.
格局向多极化演化
美国在战后所确立的世界经济霸主地位首先遭到了苏联的挑战.苏联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大国,形成了美苏争霸的两极世界.
在20世纪的50,60年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不平衡现象依然存在.其中日本增长最快,欧共体国家的经济地位也有所上升.美国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中的比重不断下降,出现了美,日,欧三足鼎立的局面.
70年代以后,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霸主地位丧失,而日本和欧共体的经济地位则不断上升.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呈现多极化发展趋势.
美国欧共体 日本 苏联
GDP 80年代中 100 79.9 47 54.9
(GNP) 1990年 100 111.2 54.6 49.4
工业生产80年代中 100 116.6 49.3 80
1990年 100 114.5 54 78.8
出口贸易额 80年代中 100 366 96.6 42
1990年 100 363.4 77.1 26.9
国际储备额 80年代中 100 223.3 36.8
1990年 100 439.9 108.6
经济格局新发展
随着冷战的结束和两极格局的瓦解,世界主要经济力量发生了重大变化.以美国,欧盟,日本发达国家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经济居支配地位和起主导地位,而数量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则居次要的附属的地位.
综上所述,一个多极化的世界已经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地形成了.美国谋求世界霸主地位同世界走向多极化的趋势之间的矛盾,是无法克服的历史性矛盾.今后美,日,欧之间的斗争将趋于激化.'一超多强'格局短期内不会有太大改变.改变这种格局,首先要有综合国力格局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