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贸易的发展水平与市场经济发展程度成正比。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分工的深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商品贸易呈现出以下特征:
1.商品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主要表现为商品贸易的范围不断扩大,贸易量保持较高的增长水平。其原因主要有:
①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提供给市场的商品数量和花色品种不断增加,商品贸易的规模随之扩大;
②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范围不断扩展,使商品贸易的范围和规模得以扩大;
③随着社会分工的深化和生产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原自产自用的产品也纳入商品贸易范围;
④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许多原不是以交换方式进入消费领域的产品也逐步商品化、市场化,从而使商品贸易规模扩大。
2.商品贸易呈现出买方市场特征
所谓买方市场是指市场商品供应大于商品需求、竞争主要在卖方之间展开、商品交易条件主要由买方来支配的格局。商品贸易呈现买方市场特征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常态。正因为商品供应大于商品需求,才会形成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之间的竞争,才会有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条件。从中国的实践来看,在传统体制下,由于否定市场机制的调节功能,割断了市场需求对生产增长的拉动,因而商品贸易呈现出卖方市场特征。改革开放以后,商品贸易的买方市场特征随着市场取向的改革逐步生成,这表明商品贸易买方市场特征的出现,归根结底是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与市场机制调节作用增强的必然结果。
3.商品贸易流向呈多向性
商品贸易流向多向性,一是由商品生产和消费的自然特点所决定。有形商品品种繁多、规格多样、档次不一,不同类别的商品生产布局和消费特点不同,其贸易流向就有不同。如农副产品贸易流向主要是从农村到城市,从分散到集中;工业品贸易流向是从集中到分散。二是由商品生产的社会经济特点引起商品贸易地区流向的改变,如中西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之间的商品贸易出现了工业制成品双向流动、初级产品与生产要素双向流动的新格局。
4.商品贸易结构不断优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商品贸易结构不断高级化。在生活资料贸易方面,传统技术产品比重下降,节约时间、减少劳动、功能齐全的高科技类产品不断涌现;基本生活必需品的比重下降,人们在休闲、度假、旅游时需用的服饰、食品、健身保健之类的休闲类产品比重增加;传统消费品比重下降,住宅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室内装饰类产品、通讯类产品和小汽车之类的耐用消费品的比重增加;在生产资料贸易方面,传统原材料产品比重下降,制成品和中间产品比重上升;在工业制成品中,精加工、高附加值产品比重上升等。
5.商品贸易呈现出商流、物流、信息流分离态势
这主要是指商流、物流、信息流功能分开和机构独立化。商品贸易的商流、物流、信息流分离,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在物物交换条件下,商流、物流、信息流通常是合为一体的,由生产者来承担;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贸易规模扩大,社会化、专业化程度提高,商流、物流、信息流的分离成为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