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善于仿造的国度,对于关键技术还掌握在他人手上,似乎并不在意。
马戛尔尼使团送给乾隆皇帝的礼物中,有一台巨型玻璃枝形吊灯,要装饰在圆明园内。
这个吊灯,有数百个部件,相当复杂。英国人原先还想带着技师前来安装,以免没见过洋玩意的中国人出洋相。却没想到,两个中国工匠只用了半小时就将吊灯拆散,又用半小时顺利装上。
如此超强的动手能力,令英国人惊叹。
使团的贡物主管巴罗说:u201c一个众所周知的故事是,广州的一个中国人第一次见到欧洲钟表,就成功地仿造出一只来u2026u2026现在,他们以三分之一的费用大批生产这种精巧的机械u2026u2026中国人的头脑聪颖敏捷,双手小而灵巧,天生就适合做精致的工作。u201d
巴罗说,中国的陶器、瓷器上的花纹虽然很难看,但如果从英格兰输出一种图案,广州的工匠就一定会一丝不苟地复制出来,他们所上的釉色是他人无法模仿的。
但是,英国人也发现,中国人虽然有各种丰富的经验,却从来不在经验的基础上再往前一步。比如,中国人知道用装了明矾的竹筒在河水里搅动几下,水就会马上澄清,但却并不研究为何明矾能起到如此作用;中国人用蒸汽来软化牛角,制作那种薄而透明的大灯笼,却似乎从来没有发现蒸汽被压缩之后的巨大能量;中国人从动物、植物和矿物中提取颜料,深谙调配的艺术,能创造所有的中间色,用最丰富生动的色彩染点他们的丝绸、棉布和纸张,却没有色彩理论;中国人很早就使用火药,却无法制造像样的枪炮u2026u2026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