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认为应该是基于真实信息的社交网络的广告效果好,我认为不一定。
百度、Google的受众属性分析虽然不准,不能反应这个用户的真实状况,但是因为其样本采集的渠道广,更新快,更多是根据受众的短期行为建立的模型,所以对短期受众属性的计算还是效果不错的。打个比方,某个人在Facebook上填写了个人资料,平时也喜欢电子设备等玩意;但是,有一天天他交了个女朋友,他开始经常逛化妆品网站给女友挑选商品;或者因为亲密,他女朋友用他的电脑和账号浏览和购买东西。这时候按百度、Google采集的数据,可能会判断此人偏女性一些,兴趣是化妆等,推送的广告也是这方面的,从一个很大的受众范围来说,效果应该会不错的。
而事实上确实有很多互联网广告公司在向这方面发展,比如国外的
Criteo 是这方面的典型,Google Adwords 也提供了再营销代码来增强对访客数据的利用率(共享库->受众群体),而国内像 Media-V 的也有类似的功能。
对于互联网广告行业,很难说以后就一定是社交网络广告独大,或是搜索广告独大。目前市场对 DMP 的需求逐渐增大,受众数据的来源也正在多元化。社交网络也不会仅限于你的 Profile 和兴趣标签,搜索网络等也不会局限于你的关键词和他的广告触及到的网络,他们会将触角伸的更远,对第一方数据的渴望更加强烈,恨不得在网络的每一个角落都装上“传感器”,获取你的任何蛛丝马迹。
谁手上有数据,谁就是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