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运业作为重要的基础性产业,一直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2022年1月,《水运“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出,2025年,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水运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水运基础设施补短板取得明显成效。新增国家高等级航道2500公里左右,基本连接内河主要港口。世界一流港口建设提质增效,保障能力适度超前。此外,《关于大力推进海运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海运业高质量发展体系,服务品质和安全绿色智能发展水平明显提高,综合竞争力、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参与国际海运治理能力明显提升。国策的重视和支持,能够规范航运业的市场竞争,促进航运市场的供需平衡,维护危险液化品水运市场的稳定发展,推动行业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
卷钢是出口运输中常见的一种货物,在运输过程中,如果集装箱发生摇摆,卷钢极有可能发生滚动、碰撞等状况,进而冲击和损坏集装箱影响到其他货柜甚至造成颠覆和人员伤亡。
(更多航运信息及运输请联系余先生:13916085737)
着我国加入WTO,以及与东盟自由贸易区和CFPA的签署,我国整个内河航运市场与世界经济的合作一直持续升温、欣欣向荣。但是从整个内河航运市场来看,由于内河航运企业多为个体,运力大于运量情况比比皆是,间接或直接造成水运市场竞争激烈,逐步变成物资单位托运人的运输市场,运输往往由货主定价,而不是市场调控,使得运输的价格与价值相背而驰,形成亏本运输。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内河散户船运输:
1.从船的角度出发来看:个人船东占绝大比例
内河运输船舶达到11.5万,多数载重幅度在1500-5000万吨,散货船占了至少85%,这样的一艘船,往往造价在几百万至上千万不等;其中船东又以清一色航运世家为主,大部分是子承父业的船二代、船三代,平均每个船东拥有1-2艘船,平时以船为家,常年吃喝住行在船上,在地区、水域、甚至整个内河航运市场上达不到一个统一的运力供给制度,运力供给极其分散。
2.从货的角度出发来看:砂石为主,季节性波动需求
内河航运的货物以大宗商品为主,其中砂石占80%+,纵观公路、航空乃至管道运输皆无法取代水路运输,且整个内河航运几乎都是整船运输,同时存在季节性供需错配,对资源匹配有持续性需求,货物需求单一,存在季节性需求波动。
3.从码头的角度出发来看:作业方式原始,效率低
长江、珠江流域各类码头数量达到8000+,其中民营码头占比90%以上,多数以抓斗、传送带、小型集中箱码头为主,内河港口码头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经营存在一定的无序性和盲目性,导致自动化、数字化程度极低,靠手工、对讲机作业等粗放方式作业,严重影响货运转换率,据可靠数据统计,船-港货物中转转换率在整个内河航运里不足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