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通俗来讲就是买东西。看起来是个人人都会的技能,但是在企业里或是工厂里,采购可不像我们去超市买东西,选好想要的产品然后付钱即可。事实上,采购有一套独立的体系。它的存在,不仅能为生产计划的执行提供可靠的保障,还能为企业节约成本、争取最大化利益。
在生产计划及控制(MPC)系统中,采购属于执行操作的环节。下图MPC的框架中,采购位于左下角位置。可以理解为,在计划层层细分后,采购所要做的,就是【Seven Rights】:正确的时间(right time)、正确的地点(right Place)、正确的价格(right price)、正确的质量(right quality)、正确的数量(right quantity)、正确的服务(right service)、正确的渠道(right source)。
图片由CPIM考友群内朋友制作
采购的宗旨
前面讲了采购的7大要素(seven rights)。传统采购的四大宗旨和这7大要素十分贴近:
- 确保所购买的产品和服务保质保量
- 以合适的价格购买的产品和服务
- 确保最短的交期和最好的服务
- 鉴别有资质的的供应商,并维护良好的合作关系
采购应追求【最合适】的价格,而非【最低】的价格。很多人会过度关注产品的价格,而忽略了隐形成本。比如我们上淘宝买书,两本一模一样的书,A店买30,B店卖35。如果只看价格,那么肯定选择从A店购买。但其实A店不包邮,而且路程远需要3天,运费6元。B店包邮,而且路程近,仅1天。所以综合考虑,同样一本书,从B店买更合适。
这个例子就引出了一个采购的专业术语,叫做:
总拥有成本(Total cost of ownership),即产品供应过程中所有活动的总成本。而采购要做的,就是确保所采购的产品和服务的总成本(TCO)是最低的。
采购的种类
在生产型企业中,采购的产品和服务可以分为四大类:
资本项目(capital items)- 比如大型设备,甚至投资新工厂等。
原材料和组件(raw materials and components)- 即用于生产产品的原材料或组件,即直接物料。
间接物料 (MRO supplies) - 用于设备维护或其他生产过程中所需的非直接物料,比如润滑油、安全防护装备等。
服务(Services)- 工厂或企业正常运作所需的服务,比如外部培训,安保,虫控服务等
。
采购活动和采购流程
英文中,采购有两个不同的单词:
Procurement &
Purchasing从下图可以看出,这两个词代表不同的采购活动:
Procurement更侧重于采购活动前期的计划和准备工作。而
Purchasing更侧重于实际执行采购活动。
从上图可以看到,
Procurement涵盖三项主要活动:
A.建立产品规范(establish specification)产品规范通常来源于客户需求,再由市场部、工程师、生产计划和其他相关人员,将客户需求转化为企业有能力生产出来的产品。
对于标准品,产品规范应尽可能标准化和简单化。
对于复杂的产品,产品规范应尽可能详细和严格。
产品规范包括三个方面:
作为产品规范最重要的因素,它等同于客户对产品的质量要求,强调的是产品的形态、适用性和功能性。
产品的功能规范可以以以下几种形式表现:
- 专利品牌
- 产品性能
- 产品的物理或化学特性
- 工程绘图
- 客户提供样品或供应商送样
包含每张订单的采购数量和采购频率。采购数量是产品定价的基准。很多企业会对产品设定起订量,而对于大量购买给予折扣,就是为在保证企业利润的前提下,给客户提供最优价格。
产品的价值取决于市场或者客户愿意付多少钱购买这个产品。一个产品,价格再低,客户如果不需要,就会觉得这个产品太贵。如果一个产品价格非常高,而客户正需要这个产品为他创造更大的价值,那么客户就会认为这个产品值这个价钱。
因此企业需要平衡以上三个要求来制定最合理的产品规范,做出来的产品才能既符合客户的预期,也满足企业的利益。
B.选择供应商(select suppliers)在选择供应商时,企业优先需要考虑的因素是 ,市场上有多少供应商能够提供所需的产品或服务。而这个寻找供应商的过程,称之为sourcing。
供应商资源分为三大类
- 唯一供应商(Sole-source supplier)
市场上仅此一家有能力生产出所需的产品,类似于垄断企业。
- 单一供应商(Single-source supplier)
有多家符合要求的供应商,但企业指定从其中一家购买。在企业战略采购和维护供应商关系的情况下较为多见。
企业可通过多家供应商购买所需产品。这类产品多为大宗产品或标准件,容易购买且容易替换。
企业在选择供应商时,通常会制定一系列标准,并分配不同权重,再根据这些标准给供应商打分。分数达标的供应商更有可能成为合格供应商。而打分的依据通常是由需求方的采购、质量、工艺、生产、财务等人员对供应商进行审核,根据审核结果打分。也有的企业会同时给多家同类型供应商打分,选择得分最高的一家成为合格供应商。
选择供应商的标准包括,却不限于以下几项:
- 技术能力
- 生产能力
- 地理位置
- 价格
- 可靠性(包括交期、质量、数量、财务能力)
- 供应链成熟性
- 服务水平
- 管理态度和企业文化
一部分供应商会和客户建立长期的信任伙伴关系,这样的关系会让企业将其视为单一供应商(single-source vendor),并签订长期合同。这样的关系需要双方拥有共同的愿景和信任作为支撑。
精益生产中就十分强调这种长期信任关系,
有助于精简采购流程,缩短交期,提高质量,减少产品研发时间,降低总体成本。其主要活动包括:
- 消除来料检查
- 及时送货 Just in time
- 供应商长期预留产能
此外,越来越多的供应商开始为企业提供
库存管理的增值服务。目前的主流方式有以下两种:
- 供应商管理库存(vendor managed inventory)
供应商授权进入客户的库存管理系统,根据客户库存数据制定送货计划、维护库存。和寄售不同的是,供应商仅负责计算库存数据、发货、盘点。在客户工厂的货物的所有权属于客户。
2.
寄售(consignment)供应商将库存存放于客户工厂,所有的收发、盘点等工作都由供应商负责。在客户使用之前,货物所有权归属于供应商。客户使用之后,才算是正式销售给客户。
C.洽谈合同(negotiate contracts)对于常规产品和标准件,采购方式通常为一次性比价,给出价低的供应商下达采购订单,也成为一次性合同或一次性采购。
而对于复杂的、供应短缺的、需要经常性或大量采购的产品,企业通常会选择签订长期合同,因为单次购买的成本相对更高。
签订长期采购合同的方式可以是双方签订一张数量很大的
总订单(blanket purchase order),实际送货由采购员根据需求发出送货计划,或是MRP系统自动发出送货计划,或是在精益生产型企业通过看板(Kanban)等信号发出送货需求。
无论是总订单还是长期合同,都应包括以下内容:
- 单价(需要双方协商一致)
- 条款(如送货方式、账期等)
- 交期和数量
- 质量
Purchasing 包含两项活动D.管理采购周期(manage the purchasing cycle)这类采购活动通常针对与小数量或一次性采购,比如购买新设备、间接物料等。下图即为一次性采购周期,也可以视作是一个
完整的采购流程。
- 生成采购申请 - 申请人发起采购申请,并提供产品规范,数量,交期
- 发放采购订单 - 采购根据规范选择供应商,经过询价、比价、议价选定最终供应商
- 跟踪订单 - 采购跟踪订单到货时间,如有必要需加急处理
- 收货 - 确认产品的质量、数量是否符合订单要求
- 批准付款 - 订单、收货单、发票三方匹配后递交财务付款
E.管理合约采购(manage contract buying)合约采购,如前面的洽谈合同中所讲,通常用于大量和/或高频率的采购。这类采购都会提前签订合同或总订单,产品的规范、质量要求、条款、价格等全部规定在协议中。实际发货的时间和数量,则根据实际需求直接通知供应商发货,无需单独发放订单。
采购活动中的最后一项,也是最必不可少的一步,就是
供应商评估(Measurement)。
F.监督供应商绩效(monitor supplier performance)这个环节既是一个反馈的过程,也是监督供应商不断改进的过程。
供应商评估的频次和标准,对于每个行业甚至每个企业都是不尽相同的。通常会有月度、季度、年度考评。考评标准包括却不限于:质量、价格、服务、反应速度、交期等等。而各项指标的权重各个公司也不尽相同。所以不同的企业,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对供应商制定评估标准和考评周期。
在合作初期,供应商总是全力以赴将最好的能力展现给客户。然而时间久了,容易产生懈怠。再稳定的供应商,再信任的合作关系,也无法保证完全不出现纰漏。所以
作为购买方的企业,需要不断提高对供应商的要求,对供应商进行考核,并及时提供反馈。让供应商有持续改进的空间和紧迫感,他们才会提供出质量更好的产品。而企业使用了这些产品,自身的产品质量也会随之提高。
【原创文章,谢绝转载】
更多CPIM和供应链干货,请关注公众号【供应链课堂】(ID:CPIM-S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