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鞋厂被创办于1986年,版师出身的工厂主对工艺与鞋型有着近乎偏执的追求。出于对工艺与品质的信任,客户一直与工厂保持着多年的配合。同时,得益于业务的稳定与发展,08年经济危机与18年开始的贸易战对工厂并没有造成过大的影响。直到2020年,工厂被这突如其来的危机笼罩着,遇到了经营以来的最大困难。
2020年3月初,中国刚从国内的疫情中逐渐恢复过来。街道上的行人与车流开始增加,城市的齿轮重新转动起来,尽管缓慢。作为制造业城市,空荡荡的晋江迎来了第一批外来务工人员,通过防疫审批的工厂陆续也开始生产了。
先是喜讯。行业里的工厂,无一不惊讶于今年招工的容易程度,仿佛是回到了90年代,只要工厂门开着,找工作的工人便源源不断的进来。因为19年年底中美贸易战的缓和,不少工厂开春后的订单早已接满,加上这招工的势头,许多企业主纷纷开始计划扩大生产,信心十足。
这样积极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太久。3月中旬,国外疫情爆发愈发严重,各个国家陆续开始封锁,国内的外贸型企业也接连收到了暂停订单与退单的消息。劲头十足的企业主们刚开始全力冲刺,便突然被狠狠绊倒,趴倒在地上。订单暂停了,意味着货物只能堆积在仓库里,没有出货,就没有货款;退了的订单,如果已经开始生产或购买材料的,只能企业自己承担所有损失的费用。在没有货款收入的情况下,工厂还要支付工人工资、厂房租金、材料费用、等,这对大部分工厂而言是无法承受的。与客户联系之后,一个“不可抗力”,便让企业主们只能自己打碎牙齿往肚子里咽。
写下以上文字的时候,是2020年4月3日。在与其他同行了解的过程中,得知企业们已经无一幸免,小到路边一二十人的加工厂,大到国际品牌指定的制造商,停业的停业,裁员的裁员。仍在生产的工厂,一边缩减生产线,一边等做完手上为数不多的订单之后,也计划着进入停业状态。少数仍然坚守的外贸工厂主开始整理资源,希望能够进入内销市场,而遗憾的是,因为国内疫情的影响,内销企业也早已哀鸿遍野。
我出生于1991年的晋江,一座沿海的闽南小城市。这里的人崇尚经商,信奉爱拼才会赢的人生理念。在90年代初期,当地人创办了无数大大小小的工厂,如雨后春笋,将这座城市淹没在缝纫机踩踏的声响之中。随着工厂的发展,有的选择外贸,有的成立了自己的品牌进入内销市场,诞生了安踏,特步,361等国内品牌,也吸引了PUMA,Skechers,等国际品牌进入生产。这座城市经历了快速发展的辉煌时刻,可谓遍地黄金,只要有胆识,组一帮工人几台机器,便盆满钵满。2008年之后,劳动力成本明显上升,用工荒问题也开始日益凸显,不少粗放型的工厂开始经营困难,选择离场,原本熙熙攘攘的晋江逐渐失去了往日的热闹与活力。与此同时,东南亚制造业的发展,欧美国家对中国出口贸易的牵制,更是雪上加霜。而2020年,无疑是最困难的一年,这一年,也必将是中国制造业历史上举足轻重的一年,而晋江这样的小城市,是缩影,也是这时代巨浪下的见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