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桃木细小蠹,是一种主要分布于美国、墨西哥、意大利的林木害虫,一旦让它潜伏其中,植物会出现千枯病并在两到三年内死亡。近年来,随着国际贸易往来增多,我国也多次在进口木材中发现这种害虫的身影。
3月17日,记者从佛山海关驻南海办事处了解到,由该办牵头制定的《胡桃木细小蠹检疫鉴定方法》(SN/T 5209-2020)将于7月1日在全国正式实施,将有效防止有害生物胡桃木细小蠹随进口木材传入我国,减少外来物种带来的危害。
这项标准的制定并非一日之功。早在几年前,一批进口胡桃科植物黑胡桃木从佛山市南海区进境,当时我国对黑胡桃木的检疫还没有标准方法可循。
佛山海关驻南海办事处技术专家李凯兵带领团队查阅了大量文献后,意识到该批货物极有可能存在重大风险。他立即与另一名专家徐北大联系,赶到堆放黑胡桃木的仓库里。他们冒着原木垛随时塌陷的风险,忍受着蚊虫叮咬,仔细观察寻找蛛丝马迹。几个小时后,终于发现了一种只有1毫米长的小虫子。
佛山海关驻南海办事处技术专家李凯兵正在研究标本
此后,李凯兵和徐北大进一步开展了准确检测方法研究,在借鉴公开、零散资料的基础上制定初步检测方法。他们的检测结果显示,胡桃木细小蠹可携带一种名为Geosmithia.Morbida的真菌,在钻入宿主植株体内的过程中将该真菌的孢子一并带入。这种真菌仅在胡桃木细小蠹的取食部位及其留下的坑道周围进行感染,因此在植株表面难以察觉,但被感染的部位会随着胡桃木细小蠹数量及其活动范围的增加而增加,在植株体内连成一片,最长甚至可达2米。胡桃木细小蠹与其携带的真菌可在植物上潜伏5到10年,使植物体感染千枯病并在出现病症后2到3年内死亡。
为防止胡桃木细小蠹传入我国,在对进境原木、木材、木质包装等进行检疫时,需精准确定针对性的检疫鉴定方法。李凯兵和他的团队积极向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建议制定胡桃木细小蠹行业标准,以便对胡桃木细小蠹在进口口岸进行快速、准确的鉴定,保护我国林业生产安全。
胡桃木细小蠹
不久,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下达了制定任务,这也是国际上第一个关于胡桃木细小蠹检疫鉴定方法的标准。
接到任务后,李凯兵和团队翻阅了大量外文文献,仔细研究了胡桃木细小蠹及近似种的标本。在解剖镜下,他们一遍遍比对标本,对该虫形态特征进行全面、系统的观察,每天工作到深夜,最终完成《胡桃木细小蠹检疫鉴定方法》征求意见稿。
2017年,在全国植物检疫专业委员会召开的标准审定会上,《胡桃木细小蠹检疫鉴定方法》送审稿通过了审定。2020年12月30日,海关总署正式发布行业标准《胡桃木细小蠹检疫鉴定方法》,并确定标准于2021年7月1日正式实施。
这份标准的制定不仅守护了国门生物安全,保障生物多样性,更助理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双赢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