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义乌红糖的生产规模小,生产工具和工艺技术都十分落后,产的糖数量少,质量差,是为自食自用的自给性生产,逢好年景,农民除自食自用外,也挑往集市,少量出售。待红糖生产有一定规模的发展以后,红糖市场开始出现。出县城往西南30里的佛堂镇,由于水上运输方便,历史上是商业较发达的集镇,也是红糖的主要集散地。每当红糖上市旺季,县内外客商云集,来自外地的客商主要有兰溪朱正大行,年运销量少则十几万斤,多则几十万斤。本地经营红糖业务的主要是南货栈业,只搞零售,个别的资本稍雄厚也兼外销。如原佛堂镇瑞祥泰店主、原工商业者王宗海和糖行老板裘仲豪合资经营,并借助上海糖行的势力,把红糖运销江苏、安徽、江西等地。这种联合经营的组织和方式一出现,u201c生意经u201d也就比较讲究了,如把红糖划分等级;按级定价,既搞零售,也搞批发。由于严格了红糖质量的划分,经营范围的扩大,u201c义乌青u201d在外地市场和其他u201c青u201d种竞争中,逐步显示了威力,名气也不断提高。
日寇侵入浙江以后,各地交通闭塞,民不聊生,市场萧条,红糖的生产和销售也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市场红糖奇缺,价格暴涨,曾出现一担红糖十担谷的比价。于是一些不法商人以次充好,掺假使杂等行为也时有发生,u201c义乌青u201d的声誉也受到影响。
抗战胜利以后,外省食糖流入浙江市场,红糖滞销,卖糖难成了糖农的一大心病,压抑了糖农的生产积极性,红糖生产一年不如一年。到1949年全县红糖产量仅7万担左右。
解放以后,红糖生产迅速发展。到1954年,全县红糖生产量已达18万多担。生产发展了,市场又活跃了,购销业务十分兴旺。据统计,当年全县、乡两级供销社共有25个红糖收购点,另外还组织下乡巡回收购,旺收季节,每日收红糖1500多担。县工商联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和组织下,红糖购销工作非常活跃,协助各地收购点快收快调,今天收,明天调,将红糖运销杭州、嘉兴、宁波、舟山、金华等地,成绩显着。从那时起,义乌红糖声誉大振,产、销量占全省数量的三分之一还多,成为全省红糖的主要产区。1982年,全县食糖生产量达到29万担,比1949年增长4.2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