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课堂 外贸网站 外贸SEO 付费广告 社交营销 外贸营销 外贸推广 外贸知识 外贸政策 外贸百科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贸课堂 > 外贸百科 > 中国近代历史编辑本段本质和主题

中国近代历史编辑本段本质和主题

  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同时中国也在资本主义列强的入侵和不平等条约的屈辱中开启了现代化之门。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也是中国现代化的起点。中国近代史是中国逐渐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并最终赢得民族解放的历史。从另一个意义上说,是世界走向中国、中国被迫走向世界的历史,也是中国艰难走向现代化的历史。近代中国历史,是中国社会发生大变动的历史,无论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从国内生活到国际关系,变化的广度和深度,都是过去所有王朝无法比拟的。这段历史在中国历史长河中虽然短暂,却是中国从传统农业社会走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时期。

  自鸦片战争为起点,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已经历了一个半世纪之久。根据倡导和推动现代化的领导力量之更迭,中国的现代化历程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1840u20141911),即清王朝在其统治的最后几十年中试图挽救其衰亡命运而从事的现代化努力,大体经历了三个基本阶段,即洋务运动、百日维新和清末u201c新政u201d,属封建主义现代化类型;第二个时期是从辛亥革命到新中国诞生(1912u20141949),1911年的辛亥革命标志着中国的现代化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即民国时期资本主义模式的现代化发展阶段。辛亥革命终结了封建君主专制,在中国第一次建立了资产阶级性质的共和国一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迈出了中国的政治从专制向民主转化的重要一步,开创了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先河。但资本主义模式的现代化却因军阀混战与政治纷争等原因而倍遭摧残,而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又打断了国民党主持的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的推进。抗日战争结束后,代表中国两种不同命运的国共两党经历了四年的国内战争较量,因国民党政府本身的腐败与无能败走台湾,中国共产党创建了新中国而结束;第三个时期(1949年至今),共产党在取得了现代化主导权之后,开始领导中国人民走上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之路,从此开始了中国共产党动员全体中国人民进行现代化运动的新时期。

  可见自鸦片战争至新中国成立110多年的中国近代史同时也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艰难曲折历程。以现代化为基本线索还可以将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历史和现实沟通和联系起来,如果我们把中国近、现代史作为一个整体来认识,在分别研究其基本线索的前提下,揭示整个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线索,现代化则能够比较准确地揭示整个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线索。只不过在理解这一基本线索时,近代和现代各有侧重点。在1840年u20141949年,反帝反封建这一任务特别突出,它是在外来刺激下不得不发生并且为现代化发展创造前提条件,现代化在这一阶段曲折缓慢地与之伴行。1949年以后,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则成为时代的主题。

  以现代化为基本线索,能够全面、深刻地揭示中国近代史的内容。社会的基本构成大致包括三个层面:经济层面、政治层面、思想文化层面。任何一种社会的变迁必然不能脱离这三个层面。

  就近代以降的中国而言,历史的逻辑是这样的:西方冲击u2014u2014中国反思和变革:经济现代化u2014u2014政治民主化u2014u2014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的现代化。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无论是洋务运动还是戊戌变法或清末新政,它们首先都是为了应付西方世界对中国的冲击。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地主阶级改革派如林则徐、魏源等提出了u201c师夷长技以制夷u201d的主张;经过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地主阶级洋务派将u201c师夷长技以制夷u201d的主张付诸实践,从而形成了历时三十多年的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现代化(物质层面的现代化)的闸门;甲午战争后,资产阶级改良派在内忧外患下逐渐要求改良政治、开放政权、打破封建传统的束缚,于是政治领域的现代化变革u2014u2014戊戌维新粉墨登场;戊戌维新失败了,可戊戌维新所开拓的历史道路最终不可逆转,在八国联军侵华和义和团运动打击下,清末新政真正地将维新派的主张付诸实践,从而将现代化推进到一个新的层次(政治制度层面的现代化);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开创了共和的政治体制,开启了中国现代化的新纪元;辛亥革命虽然建立了民国,但中国还没有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民国有其名无其实。近代知识分子反思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于是掀起了思想文化领域的更猛烈的反封建专制主义的新文化运动(思想文化层面的现代化)。新文化运动后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主流,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的结合,在此基础上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进行大规模自主现代化建设的各项基本条件具备,中国的现代化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一个半世纪以来,在经济、政治和文化变革的努力中,中国社会逐渐发生变化,一步一步地走向现代化。

  以现代化为基本线索研究中国近代史将会从各个角度、多个层面地研究社会历史生活,而不仅仅局限于阶级斗争和政治生活所涉及的内容。十五大文件指出,鸦片战争以后,中华民族面对着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其实,在这两大任务之间,既存在质的区别,又彼此紧密联系着。前一个任务是为后一个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条件,后一个任务是前一个任务的必然要求和根本目的。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要改变民族遭压迫、人民受剥削的地位和状况,是要从根本上推倒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统治秩序,解决生产关系的问题;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是要改变近代中国经济、文化落后的地位和状况,是要充分发展以近代工业为主的社会生产力,解决生产力的问题,是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因此,我们可以说,中国近代史是中华民族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而斗争的历史。换一种表述,我们亦可以说,中国近代史是中华民族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为实现现代化而斗争的历史。

  将现代化作为中国近代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在中国史学界由来已久。

  20世纪初年,梁启超曾经在《50年来中国进化概要》中,从现代化的视角把近代中国五十年的历史演进过程划分为三个时期,它们分别代表着中国从传统向现代社会转型的三个层面。一是从鸦片战争至甲午战争,经世致用论和自强运动即器物层面的现代化起步;二是从甲午战争至五四运动,维新变法运动即制度层面现代化的变革;三是开始于五四新文化运动u2014u2014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新文学运动即文化层面的现代化变革。[3](p450)

  20世纪70年代末起,由于国家确立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现代化事业成为国家和人民共同关注和进行的主要事业,中国近代史研究者在中国近代史研究中以现代化为主题的主张再次提了出来。

  以现代化为基本线索研究中国近代史,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这个话题很快进入了中国近代史前辈研究者的笔下。1990年9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为纪念建所40周年,举办了以u201c近代中国与世界u201d为题的国际学术讨论会。名誉所长刘大年在开幕式上讲话,他说,近代世界的基本特点不是别的,就是工业化,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近代化。适应世界潮流,走向近代化,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u201c如何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其核心,就是中国社会能否走向近代化。u201du201c近代中国没有实现西方那样的近代化,但它凭自己的力量打开了走进近代化世界的大门。u201d他还说过:u201c中国人民百折不回追求民族独立,最终目的仍在追求国家的近代化。1949年,毛泽东说:u2018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u2019第二步,第三步是什么,那就是解决近代化问题了。u201d

  胡绳认为:u201c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几代中国人为实现现代化作过些什么努力,经历过怎样的过程,遇到过什么艰难,有过什么分歧、什么争论,这些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题目。以此为主题来叙述中国近代历史显然是很有意义的。u201d[5](p8)两位史学前辈,在他们学术生涯的前期曾主张u201c两个过程论u201d和u201c三次革命高潮说u201d的革命史观,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历史研究的深入发展,他们后期则支持u201c现代化论u201d。

  目前,许多学者明确主张现代化是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主题或基本线索。他们认为用现代化史观考察鸦片战争以来的历史进程,不仅包纳了百年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而且还涵盖了像戊戌变法、清末新政这样的改革运动和其他众多的社会变迁,这就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历史的发展,也较接近历史的真实。而且,以现代化为基本线索进行历史研究,能够以是否有利于现代化作为主要的评判标准,它可以将复杂广博的历史内容作为有机的整体进行考察,阐明各个历史事件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

  一、知识点理解

  1.新文化运动与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一致之处u2014u2014反封建;u201c新u201d主要是在对封建思想进行了较为彻底的批判。

  2.性质: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第三次思想解放运动。(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是革命派与保竽派的论战)兴起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直接原因是反对袁世凯推行复古尊孔逆流。

  3.新文化运动矛头直指儒家传统道德,是因为儒家思想是维护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

  4.陈独秀提倡的文学革命与胡适最大的不同点是主张从文学的内容进行革命

  5.蔡元培主张u201c思想自由u201d目的是使新思想能在北大传播;u201c兼容并包u201d目的是鼓励新思想去占领封建文化的阵地

  6.新文化运动是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反对北洋军阀统治在思想文化上的反映。

  7.新文化运动前期的领导者与同一时期的孙中山等革命家相比,其共同缺点是忽视人民群众的作用。(还有一个不足是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肯定或否定u2014u2014原因是没有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8.1918年,新文化运动出现了新世界的发展,u201c新u201d指u2014u2014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

  9.前期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成果是u2014u2014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10.民主科学口号是前期新文化运动的指导思想,最早是陈独秀提出的。

  第二节 五四运动

  一、知识点理解

  1.五四运动的社会经济基础u2014u2014中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根本原因u2014u2014中国人民与封建军阀之间的矛盾激化

  2.五四运动中心转移到上海后,发展为全国性的群众爱国运动,这充分说明了它具有(比辛亥革命)广泛的群众基础。

  其原因u2014u2014中国人民民族意识觉醒

  3.最能体现五四运动口号的u2014u2014u201c外争国权,内除国贼u201d

  4.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主要原因u2014u2014工人阶级的斗争。

  5.性质u2014u2014工人、学生等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u201c彻底性u201d表现u2014u2014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

  根本原因u2014u2014工人的斗争

  6.新、旧民主革命的相同点

  社会性质:双半社会;

  革命性质: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革命主力:人民群众;

  主要矛盾:民族矛盾、阶级矛盾。

  不同点:领导阶级(最大不同)资、无;

  指导思想:三民主义、马克思主义;

  工作方法(同盟军):孤军奋战、工农联盟;

  革命前途:资本主义、社会主义;

  结果:失败、成功;(世界革命范畴:世界资产阶级革命一部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一部分)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一、知识点理解

  第一次国共合作

  二、国共合作的条件与方针

  (一)条件:

  1.中共从二七惨案教训中认识到要团结各种革命力量作为革命的同盟军

  2.国民党是u201c比较革命的民主派u201d,孙中山欢迎共产党和他合作

  3.共产国际提出了国共合作的建议

  4、u201c打倒列强,除军阀u201d成为全国人民共同的愿望

  (二)方针:u2014u2014中共u201c三大u201d(广州) 1923年 正式决定同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方针: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国共合作形式:国民党内合作);保持政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组织(共产党领导)上的独立性;将国民党改组为工、农、民资、小资联盟的政党(24u201426年的国民党即属此性质)

  三、合作实现

  (一)标志:1924年 国民党u201c一大u201d

  1.中心议题:讨论国民党改组问题

  2.合作基础:新三民主义(提出:大会宣言 孙中山接受中共反帝反封建主张,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因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若干原则基本一致,所以成为合作基础。)

  3.理解:新与旧三民主义最大的区别在于提出了明确的反帝主张。与中共革命纲领最大的区别在于中共还有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最高纲领。

  4.意义:标志国共合作实现;标志革命统一战线建立;标志大革命开始。

  (二)军事合作:黄埔军校建立

  1924年 蒋介石为校长 廖仲恺为党代表 周恩来为政治部主任

  特点:政治教育、军事训练同等重要

  第四节 国民革命运动兴起

  一、冯玉祥北京政变

  1924年 囚曹锟,推翻直系u2014u2014进步兵变;军队改为中华民国国民军

  三、五卅运动

  1925年 反帝爱国运动,为北伐战争准备群众基础

  直接起因:五卅惨案

  性质:中共领导、工人为主力反帝爱国运动。

  统一战线组织u2014u2014上海工商学联合会。检验了中国各阶级的政治态度和表现。

  影响最大u2014u2014省港大罢工

  特点:世界罢工史上最长。

  四、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u2014u2014为北伐奠定基础主要消灭陈炯明势力

  一、北伐军胜利进军

  (一)背景:

  1.可能性:

  (1)国共合作,革命统一战线建立u2014政治基础;

  (2)黄埔军校、国民革命军建立u2014军事基础;

  (3)广东革命根据地建立u2014后方基地;

  (4)五卅运动兴起u2014群众基础。

  2.必要性:直奉军阀联合,进攻革命

  (直接原因:帝国主义支持;根本原因:国民革命运动的打击)

  (二)目的: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

  (三)主要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四)经过:两湖战场u2014u2014吴佩孚 江西战场u2014u2014孙传芳(另有福建、浙江战场) 1927年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武汉为全国革命的中心

  (五)胜利进军原因:

  1.国共合作,方针正确

  2.工农群众大力支持

  3.北伐军将士英勇作战,共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叶挺独立团为第四军赢得u201c铁军u201d称号)

  二、工农运动蓬勃发展

  (一)工人运动:上海第三次武装起义胜利

  领导人:陈独秀、周恩来

  (二)农民运动:湖南最为迅猛三、汉口、九江人民收回英租界

  北伐期间,帝国主义制造的惨案:万县惨案、一三惨案、南京惨案进制

  目的:维护利益人民反帝斗争

  最大成果是: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

  第五节 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

  一、原因:

  (一)客观:

  1.中外反动势力强大,联合镇压中国革命

  2.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帝、江浙财阀、上海流氓头子支持加蒋掌握实权)

  (1)u201c四一二u201d反革命政变:1927年蒋介石上海u2014u2014南京国民政府(性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u2014u2014大革命局部失败 李大钊被张作霖杀害

  (2)u201c七一五u201d反革命政变:1927年汪精卫武汉u2014u2014大革命完全失败

  (二)主观:

  1.中共尚处于幼年时期,缺乏对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深刻认识,缺乏革命经验

  2.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主要表现为放弃对革命尤其是对革命武装的领导权)

  3. 共产国际虽然在此次大革命中起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错误的指导

  二、功绩:

  (一)(最大功绩)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

  (二)(重要作用)

  1.宣传纲领,扩大影响

  2.掌握部分武装

  3.群众受到革命洗礼

  三、教训:无产阶级必须坚持对革命的领导权,必须掌握革命武装,坚持武装斗争。

上一篇:中国近代历史编辑本段基本线索的几种观点


相关文章:

杭州市滨江区伟业路3号

业务热线(微信同号):18143453325

业务邮箱:2848414880@qq.com

业务QQ:2848414880

目标:致力于帮助中国企业出海淘金

使命:为国内企业跨境出海提供动力支持

愿景:打造用户期待和尊重的外贸服务商

Copy © 外贸巴巴 www.waimao88.cn 版权所有备案号:浙ICP备18013128号-2